家樂福“進場費”曝流通成本怪相 批發商定價格
2011-03-16   作者: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紛紛颺颺的“家樂福進場費”問題終於告一段落,不過解決方案以及個中原因,除了一個“流通成本”之外,沒有別的解答。實際上,CPI不斷走高,讓國人對價格越來越敏感,尤其是信息流動越來越通暢之後,産品從産地到銷售終端,同種産品國內比國外還貴的情況下,不少人開始驚呼:流通成本為何這麼高?錢被誰賺去了?或許,將流通成本中的“通路費用”分解出來,可以勉強看清這點。本期調查將追隨“通路”。

  “通路”價格漲幅難以承受

  “江西胡蘿蔔運到北京,要6塊多錢一斤”

  2011年2月8日,大年初六,剛剛處理完年節期間餐館的活兒,劉老闆就從北京殺到了江西,為餐館原材料供應的事情忙活。
  雖然在北京只有四家連鎖店,暫時不能保證有多少銷售量,但是劉老闆還是希望能在未來幾年內,能自己解決供應問題,避免完全從批發商手裏採購,尤其是很多需要從外地長途運到北京的蔬菜。
  實際上,去年底,他就&&好了幾位朋友,準備找地方搞個農業基地,或者至少找個蔬菜基地,給自己飯店直接供應原材料,原因是從産地到北京這段路程,蔬菜價格的快速上漲以及其中的利潤空間讓人難以接受。
  “江西的胡蘿蔔運到北京,要6塊多錢一斤。”劉老闆&&,蔬菜的地域性很強,做特色菜品的話,原材料必須正宗,而做“通路”的商人就那麼幾個,飯館只有從他們那邊上貨,再貴也得買。
  他殺回江西的目的,正是希望在“通路”上能有點突破。

  定價權在批發商手裏

  “四毛錢送過去,三塊錢往外批很正常”

  在現代商業氛圍下,“通路”這個中國特有的詞彙顯得有點詭異,似乎沒有人能解釋得清楚,但是行內人卻都承認其特殊的存在。實際上,在原産地,胡蘿蔔也就幾毛錢一斤,就算加上從農地到市場的運輸費用,怎麼也不至於漲到六元錢,問題出在哪兒呢?
  劉老闆按期找到了一家農業基地。“我可以給你直供,定期發貨運到北京,價格可以事先談。”王老闆搞農業基地已經十多年了,不過市場依舊局限在周邊幾個縣市,往外地推銷的成本太高了,所以還不如搞點政府示範項目,既能拿到政府補助,又能降低稅費。
  “蔬菜要想長途運輸進城的話,一路上各種檢查很多的,我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王老闆説的有點莫測高深。而在他看來,城裏蔬菜的零售價高企很正常,除了交通成本,很多城市裏面蔬菜交易市場就那麼幾個,定價權就控制在幾家批發商手裏。
  “我們四毛錢給他們送過去,他們三塊錢往外批發很正常,因為定價權在他們手裏。對他們來説,哪怕只賣出去了80%,剩下20%扔那兒爛掉,他們還是能掙得更多,所以這東西沒法説。”王老闆&&。
  實際上,在王老闆看來,這是一種定價策略,由於市場需求有歷史數據作為依據,有定價權的批發商完全可以根據價格調節自己的收益。

  ■記者觀察

  “渠道為王”

  還是“渠道危亡”

  去年開始,蔬菜“高價局”已經過了媒體的數輪轟炸,背後的渠道成本、上架成本早已不是秘密,而今年初以來,家樂福、沃爾瑪上架費的輪番曝光,更是將問題推向極致。
  長久以來,廉價勞動力和極低的生産成本,將渠道成本隱藏起來了,不過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勞動力、生産成本的輪番上漲,原本被隱藏的“通路”的問題曝光出來。雖然去年以來,有關部門屢屢發文要求解決,也指出零售商過於強勢的問題,不過情況並未得到緩解。
  “消費品市場仍存在某些非規範和非市場性因素,例如‘私人回扣’等等,對規範化渠道管理形成挑戰。”正如此前的一份行業分析報告中如此&&的,非市場性因素作祟一直在影響渠道的正常發展,而所有紛紛擾擾的爭論都有意無意的選擇漠視其存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歸根到底,由渠道而非産品質量、産品價格決定一個企業能否生存,並誕生了“渠道為王”的商學院教程,這不是什麼值得大家高興的事情。試問,如果企業將利潤都投入到打通“通路”上,還有什麼動力來創新産品提高質量呢?

  企業贏利不靠賣産品

  “很多裝修豪華、菜價很低的連鎖餐館,主要利潤是酒水進場費”

  “蔬菜只是比較典型的案例,很多沒品牌號召力的産品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一位行業人士&&,餐館行業的特殊性在於,它既是市場終端又是銷售渠道,所以考察這個行業的生存狀態,很簡單就能看清楚“通路費用”正在扭曲整個商業生態。
  實際上,飯館收的“進場費”一點也不比蔬菜批發商附加的“通路費用”低。“現在有很多裝修特別豪華、菜價還很低的連鎖餐館,其實主要利潤來源都是酒水飲料的進場費。”一位業內人士&&,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價格不可能太高,那麼在菜品上節省下來的錢就需要從其他方面補貼回來,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就是酒水飲料的進場費。
  一位飲料企業北京區域經理曾&&,前幾年開始,北京一些餐館的飲料進場費就不斷上漲,甚至達到每月50萬元的水平,他們只有望店興嘆的份兒。酒類的進場費更比飲料還要高得多,很多檔次較高的餐館,甚至還要收包廂費、服務員開瓶費之類的各種“雜費”。
  不過,酒水飲料公司對此毫無辦法,因為佔據市場至關重要。“比如南昌啤酒,就算廣告轟炸得再厲害,如果整個南昌市的餐館飯店都見不着他的産品,他們老闆就該抱着那些飯店老闆的大腿哭死了,所以哪怕是虧,他們也要衝進去。”上述業內人士&&。
  “現在很多餐館快速擴張,做那麼多門店,主要利潤都是靠這個來的。”劉老闆&&,實際上,最終這些酒水飲料的成本還是攤到了消費者頭上。

  消費者“被”決策了

  “由銷售渠道所決定的購買決策因素影響着23%左右的消費者”

  “即使在品牌拉動力十分重要的某些一線城市,由銷售渠道所決定的一些購買決策因素依然影響着23%左右的消費者,而在品牌意識相對薄弱的某些一二線城市,銷售渠道的影響力則可能高達40%到50%。”據此前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市場上,雖然各地市場有所不同,但是在影響消費者購買決定的各種因素中,和銷售渠道相關的因素一般可佔40%以上的消費決策影響力。
  “通路”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不過,這也並非是什麼新鮮事兒,只不過長久以來,當國內企業意識到問題所在,並想發力打通“通路”的時候,就不得不面對一個極端複雜的局面。
  以農産品為例,此前接受採訪時,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研究院副院長鄭風田教授曾&&,各地的農産品流通和銷售壟斷嚴重,各地批發市場也都被幾個大商戶承包,交通環節也是如此。
  “各類不為人知的壟斷企業和壟斷行為操控着産出、運輸和銷售,人為地將這個市場切割得支離破碎。”一位市場人士&&,目前國內的狀態是私人回扣、進場費等等支出,都被歸入到“流通成本”裏面,最終都攤到了消費者頭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家樂福兩舉措招致褒貶不一 2011-03-10
家樂福回應價簽門 高層坦承存人為失誤 2011-03-10
家樂福擬分拆三家上市 地産或成其未來第二主業 2011-03-03
家樂福高層致信店長 價簽管理與考核挂鉤 2011-03-03
家樂福價簽管理與考核挂鉤 2011-03-0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