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全國政協和人大會議相繼閉幕,兩會將於今日圓滿結束。 在為期10天的會議期間,委員和代表們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報告和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從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出發,制定任務、作出了規劃、給出了辦法,是今年和未來五年經濟和社會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藍圖已經繪就,任務已經明確。接下來,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將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執行好、完成好,同樣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論是完成今年宏觀調控首要任務的抑制通脹,還是落實十二五規劃中的“降增速”這一最重要量化指標,抑或是解決重大分配關係失調的調整分配關係增加居民收入、解決民生難題的大力興建保障房,都離不開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只有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尊重經濟規律、發揚民主和法制才能克服完成上述工作的重重阻礙,最終將報告和綱要內容變成實際的成果。 抑制通貨膨脹離不開科學發展觀,離不開對經濟規律的尊重和利用。通脹比較高是近幾年來經濟運行中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通脹偏高直接造成居民生活壓力加大,收入分配關係被扭曲惡化,也從宏觀層面威脅着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抑制通脹,除了要對通脹的危害達成共識,更要對通脹的形成原因和治理辦法有科學的認識。然而,在這些問題上,各種形似實非、背離科學規律的觀點仍然頗有市場。 有的人還在鼓吹早已被證明是錯誤的通脹無害論,鼓吹調高通脹目標,有的人明裏暗裏對通脹採取寬容放縱的態度。從長期看,通脹不能促進經濟增長且會嚴重損害經濟運行效率、造成社會不公,這早已為經濟科學所證明,如果對此規律熟視無睹,後果必定十分嚴重。在通脹原因方面,有的人誇大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將當前國內較高的通脹歸因於外部的輸入;有的人將通脹歸罪於短期性或一次性的氣候問題;有的人倒果為因,將成本上升這種通脹現象誇大為通脹的原因。這些觀點是對通脹悲觀論的主要理論來源。 凡此種種論調,常被用來作為抵制貨幣信貸調控的藉口,其實只不過是重嚼歷史的余渣,毫無科學成分。歷史早已證明,通脹的形成無不是貨幣信貸過度寬鬆的結果,從源頭上控制住貨幣信貸的過度寬鬆才是抑制通脹的根本有效手段。當前,央行正在進行技術層面的優化,推動以“社會融資總量”作為測度貨幣信用松緊程度的指標,接下來應該考慮將調控此指標作為抑制通脹的重要工具。如果任由各種怪論氾濫,進而鼓吹避實就虛的政策,則通脹長期化將成為現實的威脅。 降增速需要尊重經濟規律,同時離不開民主和法制的完善。十二五規劃制定了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量化指標,其中最重要指標,當屬將預期經濟增長率從十一五的8%調低為7%。這一調整不僅是基於中國經濟日益成熟、潛在增長率有所下降這一客觀現實的考量,也是放慢腳步、解決當前經濟社會重大矛盾的需要。然而,這一目標能否落實,有兩大前提。 一是科學認識增長與政策之間的關係。一個社會人口、資本積累和自然資源在良好市場環境下所能達到的增長率稱之為潛在增長率。從長遠看,政策推動增長的着力點應該放在改善市場環境、完善市場機制,讓生産要素達到最佳配置。如果政策走偏,着重於刺激,着重於增加投入,這種外延式、粗放式的增長將很快引發通貨膨脹,加劇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7%的增長率只是一個參考性的指標,衡量政策成功與否,不能只看重增長率,而應該看這種增長是否是低通脹的增長,是否是要素在良好市場環境下發揮最大效應的增長。 二是要從體制制度上消除GDP崇拜症的土壤。財政體制、政績考核體系和複雜的地方利益結構是各地盲目追求GDP的的根本原因。消除土地財政、改變單純由上級政府考慮官員的體制、打破官員和商業集團之間的利益共同體,才能從根本上將地方政府從“崇拜GDP”轉變為“崇拜民生”,而這些都離不開民主和法制的完善,而民主和法制又是黨中央關於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 調整收入分配也要貫徹科學發展觀。十二五規劃確定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不低於GDP增速,這可謂是萬民所盼。但調收入,主要應該從體制改革着手,消除那些導致收入分配關係日益惡化的體制性障礙。財稅體制、國資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的完善以及反腐敗、反壟斷法制建設應該是最重要的突破口。如果過多地寄望於行政手段,寄望於對勞動力市場的干預,雖然可能會收效於一時,但同時會給拖延體制改革找到藉口,為害於長遠。 大力興建保障住房同樣離不開科學發展觀。十二五規劃確定全國保障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國務院已確定今後五年興建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這無疑是惠民生的重大工程。住房問題是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最能引發社會不公的問題。大力興建保障性住房,有利於解決當前高房價形勢下一部分人的安居難,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但從長遠看,中國現行住房體制嚴重不合理狀況不會因此而改變,住房引起的社會公正難題不會因此全部化解。科學發展觀要求政策制定統籌兼顧,因此,探索和完善適合中國國情的住房體制是與保障房建設五年計劃同樣重要的問題。 總之,兩會和十二五規劃制定的目標的任務,是人民期望的體現,而要最終達致完美效果,令人民滿意,還需要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