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解疑釋惑房産稅改革
2011-03-03   作者:新華社記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今年1月,備受矚目的房産稅改革試點在上海、重慶兩地啟動。房産稅漸行漸近,關於房産稅的一些爭議也逐漸升溫,並成為來京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疑問一:“租來”的土地為何要交房産稅?

  “我買房時交了70年的土地出讓金,為什麼還要交房産稅?”一提起房産稅,很多業主首先就會問這個問題。
  按照我國法律,城市土地是國家的,城市居民嚴格來説都是“租戶”。已經交了70年“租金”,再讓“租戶”交稅是否合適?
  對於這個普遍存在的困惑,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解釋説,土地出讓金的性質是土地使用權的價格,即憑藉所有者身份對使用權持有人收取的地租;而房地産稅的性質是不動産保有環節上使用權持有人所必須繳納的法定稅負。
  “一個是‘租’,一個是‘稅’,‘租’與‘稅’兩者是可以合理匹配、並行不悖的,不存在所謂不可克服的‘法理障礙’和‘不能容忍的重復徵收’問題。”賈康説。

  疑問二:房産稅&&需要經過怎樣的程序?

  上海、重慶啟動房産稅改革試點,在學界引起的另一大爭議是:1986年國務院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産稅暫行條例》規定,對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産免徵房産稅。在國務院並未對這一條例做出修改的情況下,啟動面向個人住房徵稅的房産稅改革試點是否合法?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1986年的房産稅暫行條例是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授權決定,由國務院頒佈的。隨着20多年的經濟發展,房産已成為個人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房産稅制度根據情況變化進一步改革完善。“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部分城市進行改革試點,有利於改革的穩步進行。”劉劍文説。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經濟學院教授郭松海建議,考慮到房産稅是一個重要稅種,可由國務院在總結房産稅徵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有關法律草案,把房産稅納入國家法律調整的範疇。

  疑問三:該對哪類房子徵收房産稅?

  作為兩個試點城市,上海、重慶房産稅徵收方案有很大差異:上海只對新購的第二套以上徵稅,且人均免稅面積達60平方米;重慶則要對所有存量高檔住房徵稅。在稅率上,上海也要“溫柔”得多。
  “上海方案一是規定了人均60平方米,好操作一些。二是規定第二套購入後,一年內把第一套賣出的,予以退稅,顯得更人性化一些,有利於推動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物價局副局長葉青説。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慶育&&,重慶之所以要對所有高檔住房徵稅,就是要通過徵收房産稅等差別化稅收政策,禁止供應別墅用地等用地政策,控制高端住房開發,約束高端住房消費,遏制炒房,抑制房價。
  “作為研究者,我建議居民家庭第一套住房或一定人均標準以下的住房不被房産稅覆蓋。地方上的試點方案也沒有覆蓋普通居民住房。如此,商品房的低端保障部分也就被排除在房産稅之外。而第二套房(改善房)部分,也可以試點先不全作覆蓋。這樣,普通老百姓中就可以有很大一部分人群與房産稅無關,這比較符合中國國情。”賈康説。

  疑問四:房産稅能否抑制房價高漲?

  對於眾多無房者來説,他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房産稅究竟能否發揮打擊炒房、平抑房價的作用?
  “毫無疑問,作為一個稅種,房産稅難以改變中國今後幾十年間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中的住房房價上揚趨勢,但房産稅一定有對衝房價上升、使過程較平穩、減少泡沫的效應。”賈康説。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張兆安&&,從總體上看,房産稅對房地産市場發展的影響是比較長遠的。但房産稅&&後,還有一些事項值得關注,比如,房産所有人可能將稅負成本轉嫁給租房人,從而導致房租上升。
  “我國目前明確樹立房地産領域‘雙軌統籌’框架,一個是保障軌,一個是市場軌。也就是説,商品房的價格再高,跟低端群體解決‘住有所居’沒有直接關係。”賈康説。

  疑問五:房産稅能否終結地方政府“土地財政”?

  開徵房産稅,能否讓地方政府從“土地財政”脫身呢?
  郭松海認為,開徵房産稅,將房地産流轉環節的部分稅負轉移到保有環節,意義重大。房産稅作為地方稅,是地方政府重要而穩定的稅源,其稅收可用於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還可以像許多國家和地區一樣將房産稅用於與公眾利益相關的教育、衞生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支出。
  “目前我們還沒法説‘終結’土地財政,但肯定有助於矯正土地財政制度的偏頗,為地方政府拓寬可持續財源。”賈康説,“開徵新房産稅,目標是打造我國地方政府所必須掌握的地方稅體系中主體稅種的框架,這對於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具有全局意義。”

  疑問六:房産稅何時可全國推行?

  房産稅目前只在上海、重慶試點。這個稅種要不要在全國推廣?什麼時候會推廣?各地有房者、無房者都在翹首觀望。
  楊海坤委員認為,目前上海和重慶處於“試點”階段,兩地的改革方案也不相同,至少目前還沒有得出很好的經驗和結論,因此應該慎重考慮在全國是否推行的問題。
  郭松海認為,房産稅改革要有一個路線圖,給納稅人以科學的指引和較好預期。可確立好房産稅的框架,先在一些大城市試點,在制度設計、稅基評估、徵收管理等方面探索和總結經驗後,再逐步在大、中、小城市推開。
  “在全國開徵房産稅需要建立全國大中城市統一的房産權屬檔案體系,實現全國各大中城市聯網,實現房管、稅務、銀行部門之間個人信息的共享,為開徵房産稅提供可靠依據。”郭松海説。

(記者 陳玉明 何雨欣 張辛欣 李延霞 楊金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新國八條房産稅下的買房攻略 2011-02-12
循序漸進開徵房産稅 2011-02-01
全國推行房産稅急不得 2011-02-01
房産稅兩懸念:試點城市擴大與存量房徵稅 2011-02-01
政協官員:北京或下半年徵收房産稅 2011-02-0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