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經濟研究所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今年中國將存在溫和的通脹,全年通脹率預計為4.5%,峰值將出現在二季度。但基於實體經濟基本保持平衡,宏觀調控政策的基調已回歸穩健,今年並不存在惡性通脹的基礎。
報告稱物價仍有上升基礎
前日,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了一份名為“經濟增長與民生目標衝突下的中國通貨膨脹”報告。報告稱,受流動性存量較大、信貸慣性較大和外匯佔款比重較高等因素影響,今年物價上升仍有較為充足的流動性基礎;且受春季乾旱、農業勞動力機會成本加價等影響,農産品價格在今年可能會進一步上漲;此外今年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將繼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此舉也會推高能源和金屬等大宗原材料價格。
多種原因致通貨膨脹
人大經濟學院院長助理陳彥斌教授在解釋報告時説,目前中國的通脹狀況有多種原因:中國去年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超計劃的貨幣投放和不斷攀升的外匯佔款,導致充裕的流動性在農産品市場和房地産市場尋找出口,直接造成了物價和房價的迅速上升;低端勞動力工資的持續上漲,造成了低端服務業和農産品價格上漲;國際農産品價格和國際原材料價格通過影響國內農産品價格來推高CPI,輸入型通脹逐漸顯現。 當天在人大出席研討會的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原經濟所所長劉樹成則&&,鋻於政治因素、自然災害和國際市場的影響,居民CPI有可能在2011年下半年繼續走高。
輸入型通脹壓力越來越大
劉樹成解釋説,今年各級政府換屆、慶祝建黨90周年以及明年黨代會召開,這些政治因素可能導致今年經濟增長過熱;且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各地有大量的“熱錢”、“快錢”投資,根據以往經驗看,歷次物價上漲跟經濟增長過熱的拉動關係密切,CPI可能因此而走高。如果今年發生旱災,農産品價格將會進一步走高。如果一大片地區連帶性乾旱,導致糧食生産受損也將助推CPI走高。 他還&&,中國當前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美元走勢和大宗商品、大宗農産品、原油價格、原材料價格正對國內物價産生影響。尤其是近期受中東、北非政局動蕩,國際油價已迅速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