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關於改變扶持“三農”政策的建議
2011-02-28   作者:宗慶後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實現全面小康,是今後十年我國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如果佔大多數的農民不能富起來,全面小康就難以真正實現。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採取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民生活水平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城鄉之間的距離還在拉大,大多數農民還比較貧困,離小康社會還有不少差距。我認為現階段有必要改變“三農”的扶持政策,變“輸血”為“造血”,鼓勵農民通過勞動致富,主要建議如下:
  1、提高農産品價格,增強農民種地積極性。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提高農民的收入。目前廣大農民辛辛苦苦種地,一年到頭卻沒有多少的收入,甚至出現“增産不增收”的情況,導致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因此建議國家提高農産品的收購價格,取消對農産品價格的過度限制,通過價格的提高增加農民的收入,要讓當農民的比當工人生活更富裕,讓更多的農民特別是有一定文化的年輕一代農民安心務農,從而使農業得到持久健康的發展。
  2、改變 “普惠制”的補貼方式。目前國家對“三農”的扶持,主要以“普惠制”的補貼為主。我國有9億多農民,這種補法,一是補多補不起;二是補少了對農民增收又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有些補貼在具體執行中並沒有完全補到位。有的城市周邊農民,因為城市發展拆遷已經很富裕了,也用不着扶持。因此建議政府改變“一刀切”的補貼方式,把這筆資金集中起來使用,重點用於扶持農田基礎建設,如水利、農業科技、良種推廣等農民個人無法投入、也投不起的地方,而且要投到真正貧窮的地方。
  3、限制農用物資漲價,規範農産品流通環節。提高農産品價格,目的是要讓農民致富,如果農産品價格提高,農用物資也隨即漲價,那農民就不會有任何好處。因此,政府在提高農産品價格的同時,可以通過給予農業物資生産企業優惠稅收等措施,限制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農資價格,確保農民不因種植成本漲價抵消農産品價格提高帶來的收入。還有,要防止流通環節的惡意炒作,如去年綠豆、大蒜等農産品價格的大幅上漲,農民並沒有真正受益,利潤都被流通環節拿走了。因此政府要規範流通環節,打擊囤積、炒作農産品等不法行為。
  4、轉變“救窮”觀念,創造條件幫助農民致富。一直以來,國家對“三農”的扶持,主要以補貼、救濟為主。我認為,政府要轉變這種觀念,不能光靠“救窮”,一味採取送錢送物的扶持,更重要的,一是要幫助農民提高“造血”能力。因為靠國家財政補不起,同時亦會造成農民依賴補貼過日子,缺乏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二是要對農民加強技術指導,要種植品質好、有市場的産品。同時還要為農民提供信息,讓他們知道種什麼好,種什麼不好。總之,要轉變扶持三農的觀念,為農民創造致富的條件,提高農民致富的本領,才有可能讓農民從貧困走向富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李嘉誠蟬聯福布斯香港首富 身家是宗慶後3倍 2011-01-07
從宗慶後“雙料首富”説開去 2010-11-01
宗慶後:建議發放一萬億元消費券 2010-03-04
娃哈哈存款超百億 宗慶後搶灘乳品市場 2009-03-06
宗慶後代表建議政府加大牛奶企業扶持力度 2009-03-0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