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兩會"三大焦點 投資機會展望
2011-02-28   作者:  來源:證券時報網
 

  每年一度的"兩會"是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中最為重要、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件。無論是未來國家戰略方向的制定、民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路線",還是一年內的宏觀調控、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導向等,都將在"兩會"期間做出明確的規劃。

  "兩會"影響正面

  歷史上來看,歷屆"兩會"的主要議題都成為貫穿當年政策走向的主線,對其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産生了重大影響。而今年的"兩會"具有特殊意義,一方面,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處於歷史重要的轉型期,在未來的3至5年中會發生重要變化。
  我們發現幾乎每年的"兩會"都是在2月27日至3月15日之間召開,其對2、3月份的走勢有明顯的影響。統計顯示,在歷年2月份中,除1995年、1998年、1999年、2001年和2008年外,上證綜指全都取得了正收益,概率高達75%。在3月中,除了1991年、1993年、1994年、2005年以及2008年這5年外,其餘年份股指均取得了正收益,概率達75%。
  由於"兩會"關乎未來國家戰略方向的制定以及年內的宏觀調控、經濟結構調整等,都將在"兩會"期間做出明確的規劃。因此,"兩會"對市場的影響不僅僅在於大盤走勢,從中長期來看,更在於指明市場的熱點方向。
  一方面,從行業維度看,3月份漲幅排名前20的細分行業與"兩會"的議題和決議有着比較強的關係。
  另一方面,從長期投資以及投資主題的角度看,"兩會"的一些議題會對某些産業以及某些主題産生深遠影響。
  房地産行業就是一個例子,其在2000年-2002年期間表現突出。2010年兩會熱議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也成為2010年股票市場的熱點,在全年取得了非常優異的回報。

  本屆"兩會"三大焦點

  1、經濟結構轉型
  經濟結構調整,涵蓋了"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等解決當今經濟生活的主要瓶頸,指明了改革的深化方向。
  簡言之,結構調整,就是要從改善需求結構、産業結構、區域結構和能效結構等"四大結構"入手,實現經濟的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發展。

  2、抑制通脹
  從宏觀經濟形勢來看,面臨着極其複雜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通脹威脅依然是中國經濟目前的最大難題,我們認為治理通脹會成為"兩會"的一個焦點議題。實際上,自去年三季度之後,從人民銀行公布的産出缺口數據來看,産出缺口重新開始擴大,國內通脹水平出現了顯著上升,並有逐步惡化的趨勢。雖然1月CPI大幅低於預期,但中期來看通脹形勢仍存糧食價格、勞動力成本上升、輸入性通脹壓力等較多變數,難以輕言通脹壓力已見頂回落。
  在全球範圍內來看,不僅中國,世界其他新興經濟體都在普遍面臨着高通脹的威脅。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前兩年為了應對次貸危機,各國政府普遍下調利率,給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致使本國國內流動性氾濫,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美聯儲去年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以來,大量資金流向新興經濟體尋求高收益,國內的流動性和國際熱錢致使世界範圍內的大部分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催生了大量的資産泡沫。

  3、保障民生
  保障民生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房地産調控。近5年來,全國一線城市房價提升了300%。國家連續6年對房地産市場進行調控,房價依然高攀不下。房價對於民生影響程度重大,此次"兩會"期間房價依然會如往年一樣成為核心議題之一。我們認為,政府將着手於供給和需求兩方面來調控過高的房價。
  需求方面,為了控制房價,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在部分城市進行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改革試點。此外,為了抑制投機性需求,各大城市也紛紛推出限購令。
  供給方面,在去年的政府報告中,政府已經將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列為抑制房價的重要手段。此外,政府高層也多次表態要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從供給角度解決高房價問題。我們認為,此次召開的"兩會"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將繼續被定位成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手段。並且,為了使各地方政府真正能夠有效落實保障房建設計劃,相關的配套政策也會陸續&&,保障性住房的落實情況將有可能成為地方官員績效考核的衡量的硬性指標之一。
  保障民生的第二點也在於收入分配改革。對處於經濟轉型期的中國而言,經濟轉型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從投資和外需型經濟轉變為內需主導型經濟。除了需要一定的消費刺激政策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增加勞動者的收入,這是目前中央高度重視的工作之一,這對未來經濟發展和轉型起到關鍵作用。

  投資機會展望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未來轉型期將會産生巨大産業變革,同時也必將給部分相關産業帶來發展契機。可以預見到,在未來3到5年內,A股市場將會産生一批新藍籌。
  我們建議關注兩會在現代種業、農業機械化、先進裝備製造和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製造領域、海洋産業、現代物流業、城市智能管理網絡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環保監測與治理領域的政策探討,並建議關注這些行業的深入挖掘投資機會。
  毫無疑問,戰略性新興産業將會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亮點。結合目前的産業基礎實際情況以及産業的發展規律,我們認為未來經濟的轉型以及發展將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産業的發展為基礎。從細分領域來看,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智能裝備製造、海洋裝備製造、雲計算、高性能纖維材料等行業將會率先發展起來。
  此外,未來"十二五"期間,在"包容性增長"的理念之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可歸納為更高效的投資驅動和更"友好"的消費驅動。轉型後的新型工業投資、生産性服務、産業轉移投資、城鎮化趨勢帶來的投資(包括保障性住房投資、公用品投資等)也將是未來熱點。
  從大結構上看,消費驅動將佔據更重要地位,其中收入分配改革、財稅體制的改革也能夠促使消費增加。
   在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産業西進)和消費提升的驅動下,隨之而來的便是東部與西部地區巨大的物流量。而目前,高昂的物流費用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我們相信在未來大物流行業也將迎來大發展的機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把握兩會行情 關注兩大規律兩條主線 2011-02-28
全國兩會本週開幕 開啟中國經濟轉型元年 2011-02-28
演繹兩會行情 期指有望繼續上行 2011-02-28
個股行情唱主角 股市兩會或折騰 2011-02-28
緊縮政策難言出盡 “兩會”或帶來結構行情 2011-02-2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