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産業最盼政府採購"扶上馬送一程"
2011-02-28   作者:記者 葉鋒 方益波 張展鵬/上海、南京、杭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由於市場還不夠成熟,市場主體還很弱小,戰略性新興産業需要政府採購這樣的政策來扶持。資料照片

    記者日前在長三角地區調研時發現,各省市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上雄心勃勃,産業規模擴容迅速,技術創新不斷突破,有望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但市場尚需在政府引導下加快培育。
  業內人士建議,政府的扶持資金要用在“刀刃”上,可通過政府優先採購等方式,“扶上馬送一程”,促使新興産業産品加快入市,實現産業化、技術創新和市場培育“三駕馬車”同步推進。

  長三角: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迅猛

  2010年以來,長三角省市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比如,無錫確定了物聯網、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微電子、新材料和新型顯示、軟體與服務外包、工業設計和文化創意等八大新興産業。僅三個季度上述産業營業收入就達到2936.2億元,增幅達29.9%。
  在浙江,杭州、寧波等地正緊鑼密鼓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産業集聚區。此外,浙江還把海洋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重要的增長極。目前,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的“杭州灣新城”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規劃陸域面積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50平方公里。今年將完成政府和社會投資100億元。舟山被確定為國家級海洋綜合開發實驗區,一批投入大、起點高的新興産業項目正在規劃中。
  上海近年來也一直將新興産業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之一。2010年1-8月,上海高技術産業(不含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産值4340.522億元,同比增長33.93%,高於同期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幅近7個百分點。據上海市發改委稱,2010年上海高技術産業全年産值達到6300億元,略超歷史最高的2008年的産值(6041.9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2%左右。
  一些基礎較好地區的新興産業呈現快速推進態勢。比如,作為上海傳統的工業強區閔行區,2009年至2010年9月,合同吸收外資達到24.5億美元,其中高新技術産業佔合同吸收外資的64.9%。該區負責人介紹,“將把充裕的流動性資本轉化為産業結構調整的動力”。
  在發展目標上,各省市也都“鉚足了勁”。
  上海市提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規模翻番,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七大領域製造業總産值超過10700億元、服務業實現經營收入超過4300億元,共計實現增加值約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超過15%,比目前提高5個百分點。
  江蘇省表態,到2012年六大新興産業實現銷售收入超3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30%,佔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比重達30%,增加值佔GDP比重確保超過15%。
  浙江省的目標則是,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銷售收入超過20000億元,佔全省工業比重達到30%左右。其中,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核電關聯、海洋開發等産業規模和創新能力要居於國內領先地位。

  市場:前景誘人但需突破拓展障礙

  戰略性新興産業市場前景堪稱誘人。以太陽能為例,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根據各國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峰會對發展太陽能發電的目標之承諾,從2010到2020年,歐盟、美國、中國、印度的太陽能電池發電量分別增加40倍、233倍、150倍和200倍。
  業內人士分析,在生物産業,僅是小小的“熒光免疫層析定量檢測”領域,估計還有90%以上的市場空間,“現在我們年銷售1000多萬元,將來幾年能衝進一個億。”無錫中德伯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林説。
  儘管如此,戰略性新興産業市場還不夠成熟,市場主體還很弱小,需要經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促進,才有可能成長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和支柱性産業。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生産成本較高等原因,新興産業在與傳統産業的競爭中總體還處於下風。比如,由於太陽能發電成本過高,使價格要比傳統電價高一半以上,只能靠政府補貼才能進入市場,這也是我國目前90%的太陽能電池産能出口國外的主要原因。
  無錫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科技與質量處副處長劉華民説,一些節能環保産品,如果政府不首先採購、補貼,市場短期內很難接受。記者調研中了解到,新興産業産品價格高企,部分原因是國外少數企業壟斷了市場,部分原因則是産品處在産業化初期,成本、銷售渠道等存在劣勢,市場化機制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採訪中不少專家建議,在增産能、促創新的同時,各地要大力加快新興産業市場的培育,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新興産業的發展。目前階段,要發揮我國政府採購的特有優勢,對新興産業自主創新産品及相關服務産品優先列入政府採購目錄,做到“扶上馬送一程”。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剛就認為,由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産業發展面臨着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因而政府必須出面,通過公共採購等形式加大支持力度,引導整個社會投入新興産業領域。

  政府採購:不能光顧“摘果子”也要“送肥料”

  政府採購不僅對傳統産業的生存與發展有着重大影響,對戰略性新興産業來説更是如此。因而,政府採購常常被視為提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第一推動力。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品還無法形成規模市場時,政府採購的介入能快速提升市場的總需求,從而起到市場培育者的作用。
  縱觀美、英、日等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政府採購都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説,沒有政府採購的支持,這些國家高新技術的發展便不會如此迅猛,也難以取得今天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的地位。
  而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為一項具有明顯導向性和示範性的政策,政府採購是政府扶持産業尤其是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工具。這表現在:第一,政府的刺激措施能成功引導利潤導向,吸引大量資金投入到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研究、開發以及相應的生産設備上。第二,大量政府訂貨以及及時的用戶信息反饋,使相應産業迅速積累了生産經驗,改進了産品設計和生産工藝,提高了産品性能,同時降低了生産成本並吸引更多的新廠商介入,使得競爭愈加激烈,其結果大大加速了新技術的商業化進程。第三,政府的合同適時地幫助從事戰略性新興産業研究與開發的公司解決了資金流動難題,降低了生産廠家的運營風險。第四,政府合同所規定的各種技術標準均高於一般水平,這種嚴格的條件加快了技術更新的節奏。
  對我國來説,在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政策採購如何為企業“雪中送炭”、撬動更多社會資本?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江上舟説,政府採購要改變現在陳舊的觀念,不能光顧“摘果子”也要“送肥料”。
  而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看來,對於政府採購來説,要把有限的政府公共資金用在“刀刃”上。他&&,要重點扶持中小企業。在革命性技術出現的時候,大企業往往由於對傳統技術的依戀和大量沉澱的資産拖累而猶豫,科技型中小企業卻願意以更高的熱情,推進新的技術變革這些企業最需要政府採購“扶一把”。
  上海交通大學科技創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湛則認為,政府資金既要直接投予項目,也要更多地投向“環境”,加大對孵化器等科技創新載體平台的扶持力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近6成央企重金搶灘新興産業 2011-02-22
四信號揭示市場回暖 新興産業有望捲土重來 2011-02-14
經濟小周期或見頂新興産業機會多 2011-02-11
戰略新興産業“十二五”規劃編制提速 2011-02-10
産業:新興産業進入實質推動階段 2011-02-0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