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環保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了《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下簡稱《標準》),該《標準》對稀土企業的排放、能耗總量做了詳細規定,並對從事稀土生産的企業資質進行了嚴格限制,將與尚未發布的《稀土行業准入條件》構成中國稀土行業兩大“保護神”,被業界寄予厚望。
由於長期忽略環境成本,中國稀土企業面對《標準》勢必會有一個陣痛期。記者了解到,參照《標準》,我國現有的稀土採選、冶煉企業中將有80%以上達不到要求,而改造將增加70%的成本,《標準》能否得到嚴格執行也是業界最大的擔憂。
生産成本大增
“企業生産成本肯定要增加,保守估計為70%,要看企業現有的技術和工藝水平,部分企業的生産成本要翻倍。”參與過《標準》起草的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原院長王國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標準》要求企業學會算環保賬,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進行“毀滅性”的生産。
成本的增加必然會推動産品價格的上漲。據業內保守估計,加上其他的成本,在未來兩年內,主要稀土産品如氧化鐠、氧化釹等的價格將會上漲至少一倍,而目前二者的價格已經達到了每噸28萬元和每噸33萬元。
相比前幾次由於供應變化導致的價格波動,這次環保成本更加實在。至於何時會有明顯的表現,業內並無一致的看法,但普遍認為,環保“新政”的作用顯現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稀土價格因此而上漲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一年之後可能會比較明顯,因為肯定有一些企業會選擇離開,而價格攀升也會讓國外的購買量減少。”一位從事稀土産品銷售的人士對記者&&,少開採,甚至不開採,最能保護環境,因此他判斷,稀土的供應還將明顯減少。
不過,在王國珍看來,《標準》的實施並不會損及中國在世界稀土領域的地位,他指出,中國稀土行業的整治最終要與國際接軌,也就是説要執行相同的環保標準,但由於稅收和人力成本的差異,中國的稀土依然存在價格優勢,而且在採選和冶煉環節,中國的技術優勢明顯,因此,只要需求穩定,中國的稀土大國地位不會動搖。
企業向下游靠攏
據了解,我國現在的稀土分離、冶煉能力達到了每年20萬噸,但全世界的需求量只有12萬噸至13萬噸,産能嚴重過剩,也是國家制定嚴格標準的動因之一。
工信部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對記者&&,繼《標準》之後,《稀土行業准入條件》不久也會發布,兩個約束性文件可能會淘汰至少20%的稀土産能。
“《標準》執行以後,肯定有一部分企業要倒閉,總産量也會受影響,但是並不會影響市場供應,因為産能本身就過剩。”王國珍認為,《標準》能一舉三得:工藝改造、環境保護、産業整合。
不過,《標準》並未將不達標的企業一棍子全打死,而是設定了27個月的緩衝期,在這期間相關企業或者進行技術改造,或者另謀出路。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同的企業面對《標準》有不同的打算。由於受《標準》影響最大的是處於産業鏈中間的冶煉企業,它們的選擇就直接關係《標準》的效果。
四川稀土行業協會常務理事長魏娜告訴本報記者,《標準》正在促使冶煉企業向應用領域靠攏,“因為向上游進軍的可能性不大,而中國的稀土應用領域前景十分廣闊,有一家企業已經在催化劑領域投下重金,目前也已通過了環評。”
魏娜還告訴記者,目前四川的稀土應用産值是10億元級的,未來五年要達到百億元級,到“十二五”將形成産值數百億元的産業鏈。
執行成最大懸念
中國稀土的分佈決定了南北方在環保上的重點將有所區別,北方輕稀土主要分佈在四川和內蒙古,主要應對放射性物質的排放;而南方重稀土則要花大力氣恢復植被和控制重金屬的污染,且分佈在江西、廣東、福建、廣西、湖南、雲南、四川等7省區。
據王國珍此前的判斷,根據《標準》,現有稀土企業中的80%至90%不達標,而且南方的狀況比北方嚴重。因此嚴格的《標準》能否起到好的效果,依然是業內人士的心病。
與其他行業的類似標準一樣,《標準》將由地方環保主管部門監督實施,需要企業大力配合。按照《標準》規定,凡是2011年10月1日前成立的企業可以推遲至2014年1月1日開始執行,而對於2011年10月1日以後成立的新企業則直接執行《標準》。
記者了解到,早在標準發布以前,已經有一些大型的企業開始提前“布局”,趕在今年10月1日前上馬新的項目,而這些老企業新項目的環保標準如何界定在業內尚無定論。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向記者&&,在國家整頓期間,很多地方管理部門都停止審批稀土項目,但對於現有企業的新上馬項目沒有特別限制,加上新的環保標準以2011年10月1日為新老企業的分界點,因此新上馬的項目依然享有兩年半的“緩衝期”。
記者從內蒙古、江西、福建、四川等稀土資源大省了解到,目前各地環保部門尚未&&針對環保新標準的細則。
“因為有一個緩衝期,所以細則還在制訂中,原則上地方的細則應該要比國家的更嚴格,但如果新標準對當地經濟影響太大,怎麼執行將是個未知數。”內蒙古環保管理部門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事實上,《標準》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據了解,在前期討論時,專家的意見比現在更加苛刻,以氨氮的排放為例,當時提出要低於15mg/l,在徵求意見稿中增加到20mg/l,而在正式的《標準》中則升到了25mg/l。
記者從幾家國外稀土企業了解到,企業投資稀土開採和冶煉必須拿出投資額30%的資金作為環保保證金,一旦不達標,或者造成污染,主管部門將進行重罰,而不至於出現處罰得不到執行現象,這也是國外企業投資稀土礦山並不積極地原因之一,但目前國內尚無類似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