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融結合加速央企“財團化”
國資委認為“某種程度上有這個必要”;專家建議應制定央企産融結合的標準、限度,防範將産業風險傳導至金融領域
2011-02-23   作者:記者 吳黎華 楊燁/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産融結合,我們感覺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22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接受記者提問時説。基於央企“産融結合”不斷深化發展的現狀,他&&,目前國資委正在研究的問題是:國有企業大的企業集團走到哪一步比較合適,同時要注意防範哪些風險。
  在不到兩個小時的發布會上,“央企産融結合”這一話題成為繼房地産、央企紅利、央企海外資産監管外的另一熱點話題。
  “話題背後是近年來央企發展‘財團化’趨勢非常明顯的現實。”一位業內人士這樣感嘆。種種跡象表明,憑藉自身雄厚的資金和産業背景的支持,央企“觸角”已經延伸到了包括銀行業、信託業、期貨業、證券業以及金融租賃業在內各個金融行業。
  在這一輪的信託行業重組潮中,包括寶鋼、華能、華潤、中石油、國家電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多家央企紛紛通過集團或者旗下的財務投資公司,高調控股了多家信託公司。此外,包括中糧、中化、中鋼、五礦、神華在內的多家央企通過集團或旗下投資公司控股了多家期貨公司。
  央企投向金融行業的步伐並未就此停滯,面對證券行業這一熱門蛋糕,南方航空、五礦、航天科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寶鋼、國家電網、華能等多家央企紛紛出手,分別控股了天源證券、五礦證券、航天證券、中航證券、華寶證券、英大證券、長城證券。
  由於銀監會對央企直接控制銀行頗為謹慎,商業銀行方面央企“涉足”不深。記者了解到,目前,僅有中石油控股了崑崙銀行,國電集團公司下的國電電力為河北銀行第一大股東,中移動通過增發成為浦發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這幾年産融結合,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是企業經營的方向,我們認為某種程度上是有這個必要的。”邵寧&&,比如説大型企業集團有一個財務公司,有利於集團內部資金的集中管理和資金的有效運用,但是這個大型企業集團辦財務公司是産融結合最淺的一個層面,往下走還有不同的深度,比如説有些大企業集團參股金融結構;一些企業集團做金融,但是為主業服務;還有一些企業集團是真正開始做金融的。
  “相比較其他産業,金融的産業鏈條較短,在一定的時期可能會存在較快獲利的機會,”中國銀行遼寧分行副行長陳衛東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他&&,很多大型企業在産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通過産融結合的方式尋求經營多元化。
  在多元化發展戰略的鼓舞下,央企全面進軍金融業的大潮涌至,國家電網的“英大系”、中石油的“崑崙係”等一系列初具財團雛形的産融結合巨頭已經浮出水面。
  以國家電網為例,去年12月,英大國際集團、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英大集團公司)成立。英大集團公司在原國網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基礎上組建,涵蓋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英大泰和財産保險、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英大國際信託、英大證券、英大長安保險、英大期貨7家金融企業。
  中石油的“崑崙係”下,則同時涵蓋了崑崙銀行、崑崙信託、崑崙金融租賃、中意人壽和中意財險等數家金融企業。
  除了國家電網和中石油外,中化、五礦、中糧和寶鋼等央企也不甘落後,紛紛大舉進軍金融領域。
  “央企資金充裕,而我國的金融領域開放程度較低,發展空間較大,這些都促使央企向金融領域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文魁對《經濟參考報》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陳衛東指出,這些企業在金融運營方面並不具備優勢,缺乏專業化的團隊和知識,運營效益不一定高,一旦經營管理失誤,所承擔的風險也非常大。
  他&&,從國外經驗看,日本財團化的歷史並不成功,一度是産生日本國內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也正因如此,在歐洲和美國産業採用這個方式發展並不是必然趨勢。
  對於央企紛紛進入金融領域,張文魁告訴記者,從産融結合的角度來看,在趕超時期,大企業通過進入金融領域來籌集資金,這種方式容易將産業領域風險傳導至金融領域,他建議,國資委應當密切關注央企的産融結合,並進行全面的評估。
  “我認為大型企業應該專注做精主業。”陳衛東説。他建議,國家應該&&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央企進入金融行業進行規範和指導。此外,國資委也應該在監管方面進行研究,並制定央企進入産融結合的標準、限度,最大程度防範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新辦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實錄 2011-02-22
國資委:央企上繳紅利比例將提高 2011-02-22
近6成央企重金搶灘新興産業 2011-02-22
央企頻繁進軍信託 産融結合漸入佳境 2010-03-19
産融結合升溫133家製造企業逾半涉足金融業 2010-01-2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