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融資、擴建物流基地、大打價格戰、扎堆上線,國內電子商務市場呈現出一派喧囂景象。筆者認為,雖然製造企業、零售企業集體涉足電子商務市場,但當前電子商務企業仍面臨着産品類別少、銷售規模小、配套服務不完善等諸多瓶頸,在探索出相對成熟的發展戰略模式前,即便發動價格戰也難以改變當前市場格局。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消費電子産品需求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持續萎靡,更為重要的是,金融危機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消費心理,其市場消費行為變得更加理性,這對全球消費電子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形勢下,如何把握並滿足不斷變動的消費需求成為考驗企業的重大課題,而此時部分企業選擇在互聯網上拓展網絡,並以此收集消費需求,這是當前國內電子商務平台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涌現的關鍵原因。
從本質上看,電子商務並不是簡單地將産品放在網絡並通過這一平台銷售出去,而是一個感知、收集消費者需求的工具。隨着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電子産品的重要渠道,因此家電網購渠道也能夠發揮實體店的收集需求的作用。對家電業而言,網絡購物是今後電子産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渠道形態,網購可以完整記錄消費者在網絡上的購物過程、需求及售後反饋,透過這些數字化的消費軌跡,網絡銷售商可以分析出消費者的準確需求並反饋給製造企業用來優化産品,這是家電網購渠道存在的基礎意義所在。
在眾多企業扎堆進軍家電網購市場之際,國內電子商務市場呈現出激烈競爭的態勢,企業不惜以各種手段甚至發動價格戰來爭奪用戶資源。筆者認為,發動價格戰無法解決當前家電網購渠道面臨的戰略難題,即便通過降價在短期內贏得了用戶,未來用戶資源也會逐漸逃離。在現階段,國內電子商務企業必須解決三大結構性障礙:一是缺乏明晰的發展戰略,二是産品線相對較短,三是缺少完善的物流配送等售後服務體系。
當前家電業電子商務主體大體可分為四類:家電連鎖企業、家電製造企業、B2C運營商、C2C運營商,但無論哪類企業,在現階段都尚未形成相對成熟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這使網購渠道並未成為比連鎖賣場更具競爭力的公共平台,發展模式成為困擾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在眾多電子商務平台的探索中,製造企業與家電連鎖企業進軍網購領域應該説是具有相當優勢的。
事實上,製造企業與家電連鎖渠道並非單純為了在網絡上銷售産品,對他們來説,最重要的是實現企業與用戶需求的“零距離”。製造企業本身擁有製造産品的能力,其缺少的恰恰就是用戶需求以及能夠持續獲取用戶需求的通路,而家電網購渠道正好為其提供了工具。通過捕捉網上消費者的需求,製造企業可以靈活快速地根據需求調整産品,為消費者提供具備競爭力的産品與服務。當前海爾依託其“三網”(營銷網、物流網、服務網)優勢打造的電子商務平台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對零售企業而言,電子商務平台則成為其實體網絡的有效補充,但在三、四級市場,零售企業也面臨着物流配送、售後服務等難題,離開了廠家的支持其也將面臨重大考驗。
在産品線布局上,大部分網購平台都存在着産品同質化的現象。由於網購平台無法滿足消費者全方位體驗産品的要求,因此網購平台無法覆蓋全線的家電産品,只是在小家電上初具規模,這顯然難以匹敵傳統零售渠道,因此在産品價格等方面自然難以獲得廠商的資源傾斜。同時受銷售規模限制,製造企業根本不會專門為單一網購渠道定制産品,而這就失去了網購平台收集並滿足消費需求的作用,如此大大降低了網購平台的競爭力。
更為重要的是,與傳統家電連鎖相比,網購企業在物流配送等售後服務環節上存在巨大差距。目前網購渠道尚未建立完善的自主物流體系,其物流大都採用第三方物流配送,這就導致在産品運輸過程中存在送貨不及時、産品受損等問題,特別是一旦産品出現問題,其解決過程複雜緩慢,嚴重削弱了用戶的購買興趣。同時,網購渠道商缺少自有售後服務隊伍,令用戶對産品的售後服務産生了不少抱怨,這一狀況將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電子商務平台間的競爭並非簡單的價格競爭,真正決定網購渠道競爭力的是後&的支撐體系。對新興的電子商務企業來講,如何通過自身發展戰略變革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産品品類、配套服務等問題,是考驗這些企業戰略應變能力的關鍵。如果不從這些方面進行戰略變革,而是將提升競爭力的希望寄託在價格戰上,電子商務平台將難以改變當前家電産品零售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