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受埃及政治風波的影響,國際油價出現一波上漲行情,隨後因為埃及政治局勢的穩定,漲勢有所緩和。然而,近期埃及政治風波進一步蔓延至中東地區,使得國際油價(特別是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再度被推高。 由於以色列和伊朗關係趨緊以及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加劇,國際油價16日均出現反彈。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67美分,收於每桶84.99美元。倫敦市場4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上漲2.14美元,收於每桶103.78美元,為2008年9月以來最高。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國際原油生産和供應基本上都保持正常水平,而且美國原油庫存也是連續數周持續上升,但是表現良好的供需關係並沒有穩定住市場情緒。由於埃及周邊的北非以及中東地區是全球最為主要的産油區,這些地區的政治局勢惡化必然會對國際原油市場造成巨大的影響。 其中,由於歐洲地區的原油供給很大一部分來自中東地區,歐洲能源市場遭受的影響更為嚴重,美國則因為其原油庫存情況良好以及進口情況穩定而受到的影響較小,這也是近期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與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的差價在不斷拉大的原因。不過,分析也指出,一旦中東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全球原油價格都將大幅上漲。 對於已上破100美元/桶、創出28個月新高的國際油價,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似乎有些“無動於衷”。該組織的代表2月16日&&,歐佩克在今年6月份前沒有計劃舉行正式會議來辯論石油産量政策。 此外,從中長期因素來看,國際油價也將穩步上行,100美元左右的油價將愈發常態化。從中期因素上講,油價再次“破百”,與美國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等金融因素密切相關。美元是國際原油的主要計價貨幣,量化寬鬆引致的美元走軟,使油價上升的“蹺蹺板”效應一再彰顯。從長期趨勢上講,全球經濟基本面復蘇加快的預期、“二次探底”警報基本解除、需求將進一步增加等因素,都構成了油價上漲的長期支撐力。分析還指出,國際油價年內會否出現非理性上漲,則取決於市場供求、全球流動性以及地緣政治等綜合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