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權重調整後,今年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9%。網民認為,CPI權重調整是順勢而為,可以準確地反映經濟發展的現實。此外,不少網民認為,1月份CPI同比漲幅雖低於預期,但通脹壓力仍然非常大,緊縮的調控政策仍是今後一段時期的宏觀政策主流。
CPI權重調整是順勢而為
網民“ngxd53”説,此次商品分類權重的調整上調了住房所佔的比重,其實符合前一段人們對CPI中居住權重偏低的質疑。對於相當一部分家庭或個人來説,住房的費用已經是日常生活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支出。
署名“江德斌”的博客文章説,從現實考慮,CPI權重的調整乃是順勢而為,根據目前國民的消費結構來看,早就該將食品權重調低,同時調高居住的權重了。
署名“易憲容”的博客文章説,近20年來,不變的CPI權數已與巨變的居民消費結構背離,客觀上需要調整權數,以使CPI數據更真實地反映物價變化。這樣做的必要性在於:一是在實際物價水平上漲壓力沒有減弱的情況下,如不改進權數,不少中低收入民眾所處的困境可能會被不科學的指標所掩蓋,使得中低收入民眾對政策的信任度減弱。二是CPI指標意義上的壓力不準確,可能誤導貨幣政策。如果穩健的貨幣政策得不到貫徹,會繼續影響資産價格。低估CPI指標對市場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
CPI未“破5”難掩通脹困局
署名“郝金剛”的博客文章説,不管統計局以何種理由來解釋CPI權重的調整,有一個明顯的事實是,中國的通脹預期正在逐漸升溫。CPI低於預期,似乎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調控效果,但百姓在上個月所感受到的真實物價並沒有實質性下降,中國通脹的趨勢並不會因為調整CPI的權重有所改變。
署名“易憲容”的博客文章説,在當前實體經濟沒有發生多少變化,通貨膨脹的根源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當前通貨膨脹的壓力並沒有因為其指標體系權重的調整而減弱。因為,國內房價上漲還得持續一段時間,農産品的價格會借助於最近國內外自然災害的出現更是會快速飆升(比如最近南方的冰雪天氣、華北的乾旱、澳大利亞的洪水等)。問題在於如何讓實際的CPI水平下降,真正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讓民眾的通貨膨脹預期減弱。要做到這點,就得對當前CPI體系進行重大的改革而不是小打小鬧的權數調整,也不得放鬆對信貸擴張的管理,還得保證農産品的價格穩定,及對一些中低收入民眾採取更為適當的補助政策。這些都是社會穩定的根基。
政策緊縮將成為常態
署名“馮礦偉”的博客文章説,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9%,表明通脹壓力仍然非常大,接近嚴重通貨膨脹水平,所以不排除監管層繼續&&相關的緊縮政策來遏制通脹,加息周期將繼續推進,逐漸改變負利率時代。
署名“寇文紅”的博客文章説,CPI權重調整帶來的利好正在煙消雲散,在通脹沒有實質性減輕的情況下,緊縮性貨幣政策還會繼續。
署名“金手指168”的博客文章説,控物價是2011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從緊政策很難出現實質性轉向,“緊縮”或繼續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