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全球權威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布數據顯示,歐美冰箱企業呈現出市場發展乏力的現狀,而中國海爾則連續三年奪得全球冰箱第一品牌。這一結論在剛剛結束的春節冰箱市場再次得到了驗證,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冰箱企業佔據了絕對的市場優勢,外資冰箱呈現出在華全面衰退的跡象。 長期以來,消費者與技術一直是市場經濟的兩大決定要素,對企業來説,只有把兩者巧妙結合起來才能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隨着當前全球産業進入過剩時代,企業間競爭的焦點不再是産品,而是用戶資源。外資冰箱企業卻仍停留在産品短缺時代構建起的産業結構中,沿用“製造出産品等訂單”的傳統發展模式,而以海爾為代表的新興跨國公司則實現了根據用戶需求定制産品的流程逆轉,具備了傳統跨國公司不具有的創造需求的能力和速度優勢。 海爾能夠贏得全球最多用戶信賴的重要原因在於其能夠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研製出真正符合需求的産品,並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輸送給消費者。“零庫存下的即需即供”模式在用戶與海爾之間建立了一個敏感感受需求並能無障礙、高質量滿足需求的供需産業鏈。因此,海爾最先在全球研發出了卡薩帝六門冰箱、法對開門冰箱、意式三門冰箱等滿足需求、引領行業發展趨勢的創新型産品,成為眾多傳統跨國公司模仿的對象。 發展模式的差異直接導致了全球産業格局的變化:與中國冰箱企業保持持續穩健發展勢頭相反,外資企業卻在全球市場呈現戰略衰退跡象。在産品過剩時代,消費者選擇冰箱的標準更加苛刻,只有滿足消費需求並且是質優價廉的産品才可能進入消費者的購物籃。顯然,以海爾為代表的國內領先品牌比外資更具優勢,其掌握了全球市場需求的變動信息,研製出的産品自然是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外資品牌在常規情況下難以吸引消費者,只能通過價格戰來撬動市場,這更加劇了外資企業戰略運營能力的衰退。 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需求變動放大了領先企業的戰略優勢,真正具備國際化能力的企業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將變得更加強大。在以領先的技術、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等為基礎的工業體系支撐下,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冰箱企業正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在全球範圍內瓦解外資企業的市場優勢,這更加速了外資企業的全球衰退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