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交易所新“大佬”呼之欲出
紐約泛歐交易所和德國證交所可能合併
2011-02-11   作者:記者 王婧/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分析認為,此合併案表明紐約在世界金融舞&地位日漸衰落

  紐約泛歐交易所和德國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德交所”)9日發表聯合聲明稱,雙方正在就並購交易進行更深入的談判,可能會合併組成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運營商。當天,德國證券交易所和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集團的股票分別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中止交易,加深了市場對兩家交易所運營商可能合併的猜測。
  根據雙方的協議,這項合併將完全通過換股的方式進行,如果交易完成,紐約泛歐交易所的股東將持有新公司40%至41%的股份,德交所的股東持股份額將達到59%至60%,新公司總部將設在荷蘭。交易達成後將形成跨越美國、德國、法國、荷蘭和葡萄牙等國的全球最大證券和金融衍生産品交易平台。據悉,這一交易目前還需通過雙方董事會、股東以及監管部門的批准,料將在本月最終定案。
  在這兩大交易所發表聯合聲明幾小時前,倫敦證券交易所8日也宣布將以約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母公司TMX集團。此外,新加坡交易所去年10月也宣布計劃以78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這項計劃預計將在今年完成。據悉,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言人陳涓涓10日亦&&,港交所目前沒有任何並購的目標,但是對可能的並購將持開放態度。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這幾宗並購案再現了2006至2007年間出現的跨國交易所並購潮,並顯現出強烈的針對性,旨在加強對特定行業領域或地理區域的掌控力。英國《金融時報》援引金融研究與諮詢公司Celent高級副總裁克賽爾皮龍的話&&,這波並購趨勢毋庸置疑是全球性的,這場競爭的目的是打造出服務於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區域交易門戶。
  德交所並購案旨在加強歐洲和美國市場的整合度。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認為,德交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分別擁有德國和英國的債券期貨業務,這兩項業務的整合將大大增強新交易所對歐洲利率期貨合約交易的控制力。另外,合併之後兩家交易所在美國股票-期權交易市場的地位也將有所增強。
  倫敦證交所並購加拿大TMX集團的目標則指向礦業和能源領域。一旦交易達成,新的證交所市值將超過60億美元,擁有6000多家上市交易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礦業和能源公司上市平台,增加礦業上市公司對投資商的吸引力。
  新加坡交易所一旦與澳交所合併成功,新成立的交易所按照上市公司數量衡量將成為亞太地區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在亞洲區域同香港交易所競爭時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力。新的交易所還將擁有亞洲最大的房地産投資信託與交易所交易基金市場,以及最多的衍生産品。
  由於市場預期將有新的交易所並購達成,倫敦交易所、紐約泛歐交易所和德交所等交易所股價飆升。紐約泛歐交易所的股價9日上漲近15%,收於每股38.10美元,漲幅在所有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中遙遙領先。
  有分析認為,此類交易所的大型並購是受成本壓力和監管法案變動的驅動。由於歐美對金融業的監管和調查日益嚴密,許多資産管理公司正逐漸傾向於通過暗池等另類交易平台交易股票,導致傳統證交所的市場份額下降,迫使各國證交所紛紛通過合併降低成本、擴大經營規模和提高投資能力。
  德交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稱,合併完成後一年可以節省成本約4億美元,約佔成本基數的10%,公司還可能通過結算業務和交叉銷售産品獲得收入增長。
  但是,證交所是一國商業實力的重要標誌,大型跨國並購仍然面臨着來自監管部門的巨大阻力。據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目前尚未對德交所與紐約泛歐交易所合併的可能性發表看法。《華爾街日報》的分析稱,美國監管機構可能會因為具有美國經濟王冠明珠之譽的紐約泛歐交易所落入外人之手而大為不滿。有反壟斷方面的專家&&,德交所合併案最大的阻力可能來自歐洲,歐洲監管部門可能對合併後公司在衍生品市場的佔有率存在擔憂。路透社的報道稱,倫敦證券交易所與TMX集團的合併案很可能在加拿大遭遇政治阻力,難以很快獲得批准。
  另有分析認為,德交所與紐約泛歐交易所合併案還表明紐約在世界金融舞&的地位日漸衰落,各國正在把投資者直接吸引到本國市場。目前,亞洲正在崛起,香港、新加坡和上海都在成為重要的金融市場中心。證券交易在全球各地隨時進行,華爾街傳統金融機構的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紐約泛歐與德意志交易所洽商合併 2011-02-10
倫敦多倫多證交所宣布合併打造全球最大礦業上市平台 2011-02-10
金融資本市場穩定劑德交所模示 2010-03-23
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欲在中國上市 尚無行動 2008-04-22
多倫多證交所不放棄與蒙特利爾交易所合併計劃 2007-10-2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吳敬璉:改革要讓老百姓富起來[思想]周其仁:“伊拉克蜜棗”與治理通脹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