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房産稅主徵高檔住宅 稅率最高1.2%
2011-01-28   作者:  來源:新華網
 

    重慶市1月27日晚公布當地的房産稅細則,徵稅對象主要針對該市主城區內的獨棟商品住宅、超過成交均價2倍的高檔住房,以及外地人在該市購買的第二套住房。

  徵稅對象有三類

  該細則稱:“個人住房房産稅的徵收對象為個人擁有的獨棟商品住宅,個人新購的高檔住房,在重慶市同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的第二套(含)以上的普通住房。”
    當地對獨棟商品住宅的定義是:“獨棟商品住宅是指房地産商品房開發項目中在國有土地上依法修建的獨立、單棟且與相鄰房屋無共墻、無連接的成套住宅。”這意味着在該市主城區內的集體土地上修建的獨棟建築,不在本次徵收房地産稅之列。也就是説,重慶主城區內的農民獨棟建築及一些“小産權房”性質的小別墅不在此之列。
  該市的房産稅政策&&後,在重慶市購買二手房也算“新購住房”。重慶市《關於進行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改革試點的暫行辦法》稱,納入應稅範圍的“新購住房”施行之日起購買的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重慶市本次公布的房産稅徵收管理實施細則,沒有將公司或企業單位擁有的獨棟別墅納入徵稅範圍,只針對個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重慶市沒有將當地房産商開發的“聯排別墅”劃入本次的徵稅範圍。
  此外,此前當地官員披露的,“以200平方米以上為徵稅分界點之一”的徵稅對象界定標準,並沒有在本次房産稅細則中出現。這意味着,當地居民此前擁有的非獨棟別墅或高檔房房産,即使面積再大,也不納入本次徵稅的範圍。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該市未來會放過這些房産。
  該細則第四條稱:“未列入徵稅範圍的個人高檔住房、多套普通住房,將適時納入徵稅範圍。”這意味着該市為未來調整房産稅徵稅範圍埋下了伏筆。
  重慶市在本次徵收房産稅時,還為擁有獨棟別墅的人設置了一個免稅面積,其中在本次徵稅前擁有的獨棟別墅,免稅面積為180平方米;新購的獨棟商品住宅、高檔住房,免稅面積為100平方米。
  免稅面積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扣除,一個家庭只能對一套應稅住房扣除免稅面積。不過,在重慶市同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三無人員”的應稅住房均不扣除免稅面積。

  稅率最高1.2%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1月27日晚在該市開徵房産稅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與全球其他地方相比,該市本次徵收的房産稅稅率並不高。
  該市對獨棟商品住宅和高檔住房建築面積交易單價達到上兩年主城九區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築面積均價3倍以下的住房,稅率為0.5%;3倍(含)至4倍的,稅率為1%;4倍(含)以上的稅率為1.2%。
  在重慶市同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第二套(含)以上的普通住房,稅率為0.5%。
  黃奇帆1月27日晚説,目前美國徵收房産稅的稅率,大致在1%~3%。
  他1月25日在該市財稅工作會上曾稱,美國50個州中的房産稅,最高到了3%,英國也有,“為什麼這麼定,這是有原理的,因為只要收到了3%,炒房的都沒有了。”黃奇帆認為,“現在是人人炒房、人人炒股,莫名其妙,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歸根結底,沒有搞房産稅,住房首先是用來住的,如果有房産稅,現在的全民炒房的現象就會改變。”
  不過黃奇帆也承認,由於影響房價的因素有住房的全面市場化、地方政府賣地價格拉高,財稅政策不到位,供求關係失衡,以及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過剩、游資過多、閒錢過多等5個原因。僅僅期望一個房産稅政策就能打壓房價,是不現實的。
  黃奇帆1月27日晚説,重慶市&&房産稅的目的是調控房地産,該市主要通過大量投建政府公共租賃房,並在出售土地時控制住樓面地價不超過房價的三分之一,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的制度體系,來全面調控當地房地産。

  計價方式改變之辯

  重慶市國土與房屋管理局曾在2010年底將商品房的計價標準由套內面積改為按建築面積計算,此舉是否會擴大應稅面?
  黃奇帆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上述問題時稱:“全世界的房地産買賣以建築面積為準,中國從沿海到內陸都是這樣,重慶以前也是建築面積,有一段時間搞成套內面積,大家感覺下來面積大一點,多一點,説起來價格怎麼划算一點,其實心理作用,一模一樣。作為一個統計方式,全國同軌,都是一樣的,不是比來比去不划算。重慶人大常委會糾正了我們原來的做法,市政府完全支持贊成,這件事對我們高檔房産稅計價是計量基礎,但是它的調整不是為了房産稅,是為了和國際慣例、國內慣例接軌。”
  經查詢,國內一些房産專家此前的觀點是:“按套內面積計價是國際慣例。”本報記者還注意到,廣州市2009年開始採用套內面積與建築面積同步計價的方式。
  不過黃奇帆確認,按照建築面積計價,應稅面是會擴大一點,但是由於徵稅面主要針對別墅和高檔房,因此影響不大。
  目前重慶市存量獨棟商品住宅大致有3000多棟,這一應稅面並不大。此外,當地每年2000萬平方米的交易中,成交均價2倍以上的房子一般佔10%,約200萬平方米。
  黃奇帆説,徵收房産稅這一項,將在2011年為該市新增約2億元稅收,這些收入將全部投入當地的政府公共租賃房建設。重慶市目前正試圖通過推公租房的方式打破現有的住房全面市場化的困局,搞城市住房供應“雙軌制”,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體由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和安置房予以保障。並計劃2010年起三年內建成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解決200萬人住房困難問題。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該市的公租房建設缺錢,才想出收房産稅這個招兒,黃奇帆説,該市投建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的1000億元資金另有可靠的解決辦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務院打響發令槍 上海重慶今起開徵房産稅 2011-01-28
房産稅收入將援建保障房 2011-01-28
相比"國八條"房産稅已不重要 2011-01-28
滬渝房産稅“靴子”落地 2011-01-28
重慶房産稅兇悍 上海房産稅溫柔 2011-01-2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製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