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國企2萬億利潤背後的隱憂
2011-01-24   作者:張茉楠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國企創利能力的確不凡,財政部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9870.6億元,同比增長37.9%,納入統計的國企主要效益指標創歷史新高,營業總收入、實現利潤和上交稅費三大指標,比“十五”末期均實現翻番。
  儘管中國中小民營企業佔中國經濟總量的90%以上,但國有企業仍佔經濟主體地位,壟斷的國企行業職工待遇高於其他行業造成的收入不均,及非公有制企業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等體制因素,不僅影響着中國經濟的“生態”,其“擠出效應”以及壟斷利潤帶來的畸形對中國宏觀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
  國企高壟斷利潤是在與民爭利。
  在當前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過程中,較強的政府控制力需要政府稅收比的高比重;而當前企業的高利潤是源於很多企業的壟斷利潤。中國産業呈現出超重化工化和資本密集化,必然使得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來越偏向於政府和資本,勞動報酬和居民儲蓄所佔份額越來越萎縮,勞動者收入佔比逐漸下降,歸屬於資本的固定資産折舊和營業盈餘兩項佔比的比重逐漸上升,使中國國家財富的分配越來越失衡。
  國企高壟斷利潤必然轉化為過度投資。
  積累了那麼大的壟斷利潤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轉換為投資衝動,進而轉換為大規模投資。大規模的投資而國內需求不足,就會造成過剩的産能,而當過剩的生産能力在國內市場找不到實際有效需求就會促使企業加大出口,形成出口導向和資本密集導向的産業結構,經濟增長凸顯粗放型特徵,這是一個惡性的鏈條。
  國企高壟斷利潤間接吹大了中國經濟的泡沫。
  據統計,2006年到2009年,4年間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為3.26萬億元,而其上繳紅利的比例僅為5%到10%,2009年僅上繳500多億元。剩餘的大量利潤被企業留置,除部分用於主業生産外,大量則被投向房地産等高利潤非主業領域,這些年來許多國企紛紛進軍房地産市場,抬高房價的同時,也造成了許多企業從“實體經濟”逃出,導致一些行業空心化和經濟泡沫化傾向。
  國企高壟斷利潤使自身競爭力和創新力被嚴重侵蝕。
  高利潤並沒有解決一些國企“大而不強”的問題,價值創造能力與國際一流企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利潤侵蝕了創新能力,由於國企能夠很容易取得政策性資源,獲取大的利潤。
  國企壟斷利潤的出路在於制度的改革,將國企利潤以稅收上繳或以分紅的形式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將國企分紅惠及全民,這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國企還富於民勢在必行,這不僅有益於改變中國財富分配失衡的現狀,改善中國市場經濟生態,更是為了曾經作為中國“擎天柱”的明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浮躁與沉澱 中國企業經歷成長"陣痛" 2010-12-30
中國企業聯合會
副理事長李明星
2010-12-27
社科院:中國企業正由被收購方轉為資産收購方 2010-12-27
國資委:鼓勵符合條件的國企整體上市 2010-12-20
中國企業將雄霸太陽能市場 2010-12-1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製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