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網民希望新拆遷條例帶給群眾更大利益
2011-01-21   作者:記者 曾亮亮/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新拆遷條例(草案)19日終於塵埃落定。草案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類似房地産的市場價格;徵收補償方案要徵求公眾意見,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還要組織聽證會並修改方案;政府是房屋徵收與補償的主體;取消行政強制拆遷。對此,多數網友持贊成態度,“希望新拆遷條例能真的帶給群眾更大的利益。”

  邁出實質性的一大步

  網友陳家興指出,新拆遷條例中,行政強拆取消了,變成了司法強拆,正是歡呼的焦點所在。強拆和現代文明發展的理念原不相合,如果能在條例中徹底消失,我們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將會在實踐中向前邁出實質性的一大步。
  網友楊濤指出,法院畢竟是不同於行政部門,比起行政部門發放拆遷許可證又強制拆遷的“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而言,更具有中立性,所以,強制統一由法院來進行,將可能更加公平、公正。
  新浪網一網友指出,歷經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新拆遷條例”的修改終於有了結果。修改後的草案與現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我們看來,新條例的進步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理念的變化,二是技術的進步。

  給權力套上緊箍是現實選擇

  新浪一網友指出,法院雖然具有獨立審判權,但是法院的人財物配備有求於地方政府。讓法院人財物獨立,預算單列,擺脫政府的束縛,是治本之策。但是,在當前制度語境下,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退而求其次,給權力套上緊箍,減少權力對法院的干擾,是現實選擇。一方面,政府要敬畏法律,尊重公民物權,不把舊城區改造當成“強拆”萬能膠;另一方面,法院應明確角色定位,秉持公正立場,監督政府依法行政,對政府提出的強拆申請,要仔細甄別,謹慎認定。
  有網民認為,剛&&的新拆遷條例在被徵收人的補償範圍、徵收範圍和徵收程序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修改,限制了行政機關的權力,提高了被徵收人在徵收程序中的地位。雖然新條例沒有明確規定對私有財産的徵收要獲得人民代表大會的同意,這一點似乎與現代法治原理不符,但卻通過對徵收範圍的技術性規定——即必須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使得原本只是由行政機關單方面決定的事項,必須獲得當地人民代表大會的同意。因為在中國,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是專屬於人大的權力。

  新條例仍面臨巨大挑戰

  網友葉檀指出,新拆遷條例還面臨來自體制內的巨大挑戰。
  首先,徵收範圍可能被無限度擴大。對於大權在握的政府而言,制訂規劃純屬小事一樁,關鍵是對於公共利益的劃定範圍並不明確,很有可能陷入公共利益無限擴張而被拆遷戶利益極度縮小的窘境。
  其次,民意與法律可能走過場。條例擴大了公眾的參與程度,徵收補償方案要徵求公眾意見,還要組織聽證會並修改方案。聽證會將成為控制無度拆遷的重要手段,讓人擔心的是聽證會屢成擺設是否會就此消退。
  第三,條例取消行政強制拆遷,突出了法律的最終救濟作用。對法律的尊重體現了對法治進程的追求,如果法律成為任權貴揉捏的橡皮泥,那麼對法律的尊重將會成為對遮羞布的尊重,增加社會的運行成本考慮到如時建鋒等案例中出現的法官世襲現象以及法律的不獨立,公眾很難對法律底線擁有信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危舊房莫成新拆遷條例最大漏斗 2010-12-16
“新拆遷條例”有望取消“行政強拆” 2010-12-16
網民熱議新拆遷條例草案亮點 2010-11-26
今日觀察文字稿-“新拆遷條例”何時揭開面紗? 2010-11-25
“新拆遷條例”何時揭開面紗? 2010-11-2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製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