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發倒逼新股估值回歸
2011-01-19   作者:蔡宗琦  來源:中國證券報
 
  18日亮相的5隻新股集體破發。對於近期破發頻現,分析人士認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後,“市場化”已成為定價游戲規則。破發是市場各參與主體博弈的結果,新股估值回歸理性的步伐將加快。面對破發現實,投資者應審慎參與新股投資。
  今年以來的12個交易日,新股破發潮涌。比如,華銳風電開盤即破發,且連跌4天,股價甚至跌破此前承銷商給出的詢價下限;先鋒新材上市首日因盤中大跌 20%而被臨時停牌。破發令諸多機構深套其中。華夏係基金及平安保險均大手筆參與華泰證券的新股申購,該股18日收盤價與發行價相比仍虧損約33%;中簽華銳風電的49家機構“打新”首日浮虧達17億元。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後,證監會取消窗口指導,讓市場主體自由博弈定價,上市公司及投行必然追逐高收益,加上A股市場歷來存在“新股不敗”的慣性思維,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升了新股價格,也衍生出“兩高一超”問題。
  一年多的實踐表明,新股定價逐步走高日漸壓縮二級市場投資收益。當二級市場大跌時,天價股的出現便會引發破發潮。2010年5月至7月,大盤跌至2319 點低位,“兩市第一高價股”海普瑞引領新股破發;2010年底至今大盤調整,華銳風電等高價股紛紛破發。當破發常態化、“新股不敗”神話破滅後,詢價對象及網下申購的機構報價日趨審慎。儘管上市前備受關注,華銳風電詢價時仍有超過三成的機構報價低於承銷商定價下限,謹慎心態可見一斑。
  破發後新股認購熱情大幅下降,包銷隱憂將逼迫承銷商理性定價。2008年市場極度低迷,券商被迫包銷成為大股東的案例並不少見。隨着市場反彈,新股包銷現象很久未出現,但近期有兩家上市公司增發出現認購不足、券商包銷現象。儘管IPO市場近期尚未出現包銷案例,但隨着打新資金被套、認購熱情日漸消退,承銷商為規避包銷風險必然降低預期理性定價。因此,當市場各參與主體定價謹慎、打新熱情下降,高價發行必然難以為繼。
  當然,通過市場自身調節一級市場定價是個漸進過程,難以一蹴而就。當一級市場定價降至一定程度後,隨着二級市場趨暖,發行市盈率及價格又會再次抬升。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的破發潮表明市場定價效果逐步顯現,這正是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後市場之手發揮作用的必然結果。高價發行與破發兩者之間的博弈將推動這一循環繼續運行,破發潮將逐步倒逼新股估值回歸。
  每逢破發潮涌之際,市場總會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認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取消窗口定價是破發“罪魁禍首”,應對市場定價行政監管。對此,投資者應認識到,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目標不是依靠行政定價來降低新股發行價格,而是指向市場化定價,通過機制培育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準備上市的企業千差萬別,即便同一行業內的企業也是資質不一,如果僅依靠證監會窗口指導、行政劃定新股價格再打折發行,實質上有悖於市場化改革的初衷,因此合理的新股價格只能交由市場判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5隻新股創業板上市首日4隻破發 2011-01-26
“破發潮”下股市擴容應調控 2011-01-26
[關注]網民認為:“破發潮”下股市擴容應調控 2011-01-26
五新股上市四隻破發 N天晟獨漲26.25% 2011-01-25
破發潮下,給投行更大自主配售權不可取 2011-01-2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製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