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有待檢驗
顯然,在國美集團基本平息了大股東與董事會的恩怨之後,正意欲複製“第二個國美”。
“國美電器的模式是成功的,但能否複製在體育用品上還有待時間的檢驗,”全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秘書長吳鹹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因為一二線城市的電器銷售主要依靠大型連鎖企業,但是面對已經比較成熟的百貨商場、專賣店和其他連鎖賣場等業態,國美體育的業態土壤並不好。”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在港上市的6間內地體育用品公司——李寧、安踏、361度、中國動向、匹克及特步的店舖總數已達3.87萬家。李寧店舖總數為7478家,該公司已於2011年啟動分銷網絡整合工作,整合500~600間單一經營店舖。
吳鹹建分析,家電産品的重要特點是需求彈性大,而體育用品的需求彈性顯然小於家電。“在歐美,健身比較普及,體育用品的需求非常大;但是中國的情況還沒有達到歐美等國的水平。從人數上來説,體育用品的需求遠不及網絡購物的人數,所以,國美體育的挑戰比較大。”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美人士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國美體育錯過了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個是奧運會,另一個是廣州亞運會,現在還能趕上國家推廣的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