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密集破發非壞事 報價失誤問責機制亟待建立
2011-01-13   作者:張志斌  來源:一財網
 
  隨着周四(1月13日)華銳風電和秀強股份在上市首日即遭遇破發,一時之間,新股上市破發成為了A股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破發概率之高、破發速度之快,實為A股市場歷史所罕見。
  對部分投資者而言,新股破發將使一二級市場的價差收益受到一定的損失,但就整個A股市場而言,新股破發卻將起到大幅提升市場資金使用效率的作用。
  此前,由於一二級市場可觀的價差收益,數以萬億元的天量資金囤積在一級市場打新,甚至每到有超級大盤股發行之時,央行都將被迫在公開市場投放資金以滿足短期內突然猛增的市場流動性需求,這顯然不是市場資金的一種良性循環。而要打破這一惡性循環、提高市場資金的配置效率,打破打新股穩賺不賠的“神話”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以中國證監會為代表的監管層顯然早已看到了目前新股發行模式的弊端,並數度啟動新股發行機制改革,但其成效卻一直並不明顯,新股IPO的發行市盈率越來越高,上市公司超募資金的程度也是越來越嚴重,本來是高效配置市場資金的股市,卻成為了資金使用效率最低的場所之一。
  數據顯示,自2005年股改後重啟新股發行以來,A股市場新股的月度的平均首發市盈率就處於逐步攀升的過程中,從2006年時的普遍在30倍以下,到2007年開始偶有突破30倍,再到2009年再度重啟新股發行後的穩步上行,短短半年時間就突破了60倍發行市盈率。而到了2010年底,新股月度平均發行市盈率更是在2010年12月達到75.88倍,到了2010年1月(截至目前)更是攀升至81.81倍!
  當監管的“有形之手”效果並不明顯之時,市場的“無形之手”終於開始發揮作用了。隨着近來新股上市的頻繁破發、甚至上市首日即破發,使得一級市場打新的無風險收益狀態得到根本改觀,而擁有新股發行定價權的機構投資者們也開始感受到證監會修訂後的新股發行機制的“雙刃劍”作用,此前是報高價贏家通吃的無風險打新收益,現在一下子成為了可能虧大錢的“燙手山芋”。以華銳風電為例,一些積極參與其網下配售的固定收益型基金恐怕就將面臨為數不菲的損失了。
  不過,如果想將新股破發帶來的有利影響發揮得更為有效,那麼有關機構投資者就該啟動新股報價失誤的事後問責機制。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相關行業的研究員給出了如此高的報價?抑或是基金經理等報價決策者出於什麼原因給出了非理性的報價?只有將損失帶來的陣痛更好的傳導到相關責任人的身上,或許機構投資者們才能更好的履行為市場全體投資者理性報價的職責,還全體A股投資者一個高效、理性的一級市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呂立新:新股接連破發緣於發行“三高” 2011-01-18
專家稱破發是市場理性 2011-01-18
“新股首日破發”期待“發行失敗” 2011-01-18
不要拿市場化當新股破發的遮羞布 2011-01-18
五新股開盤全部破發 2011-01-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易憲容:央行揮動穩健貨幣政策大棒[思想]陳曉彬:“民企參軍”將實現強軍富民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