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承接國際産業轉移的新特點
2011-01-13   作者:蔡敏 朱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隨着以信息、新能源與生物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國際産業分工與轉移進入全球化的新階段。中國承接國際産業轉移近年來也呈現出新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承接國際産業轉移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廣東承接輕工業産業的加工貿易方式,到承接資本和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産業,華東沿海和環渤海地區吸引外資規模成倍增長,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進一步增強了對國際産業的吸引力。 
  目前,中國已進入承接産業新的高速增長階段。具體表現為如下特點: 
  承接産業轉移進入新的高速增長階段。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承接國際産業轉移主要以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為主,隨着國際跨國公司的大批進駐,來自發達國家的産業轉移越來越多。從2002年開始,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以及以IT、汽車為代表的現代製造業,以産品設計、研發和採購中心為代表的高端服務業轉移加快,中國承接産業轉移的來源地已經擴大到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尤其以美、歐、日為主。
  承接産業由加工製造業向服務業延伸。2007年-2008年,在全國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資企業中,製造企業363家,所佔比重超過七成。隨着加工製造業不斷向中國轉移,跨國公司開始加大實施零部件供給當地化戰略的力度,將整條産業鏈轉移到中國,一些大型跨國公司甚至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服務中心,高新技術産業及生産性服務業正成為中國承接産業轉移的新熱點。
  承接區域正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延伸。東部地區由於近年來土地、能源、勞動力、環境成本等快速上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壓力增加,開始主動調整承接産業層次,而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一系列鼓勵政策的實施,中西部地區投資的軟硬體環境不斷優化,對國際産業轉移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在雙重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承接産業的重點區域正逐步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拓展。
  承接産業轉移方式趨向多樣化。近年來,隨着股權限制的不斷開放,並購、重組、股權合作等方式逐步成為中國承接國際産業轉移的重要方式,東部地區外商到中西部地區再投資成為中西部地區承接國際産業轉移的主要方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務院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2010-09-06
殷存毅:勞動力價格不決定産業轉移 2010-08-23
西部漸成産業轉移聚集地 2010-08-18
皖通高速:受益"産業轉移示範區規劃" 2010-07-09
皖通高速:受益“産業轉移示範區規劃” 2010-07-0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滅鼠也要防鱷魚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