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三網融合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即將&&的消息並未得到官方證實,多數城市卻早已摩拳擦掌,力爭進入。尤其是雲南省,在近一年多的實踐中,形成了由IPTV全國牌照運營商、地方廣電和地方電信三方共建的新模式,並被央視方面有意推廣,進入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的願望尤其迫切。
三方共建IPTV的“雲南模式”
IPTV即利用計算機或機頂盒+電視完成接收視頻點播節目、視頻廣播及網上沖浪等功能的交互式網絡電視。
據悉,早在2005年,雲南電信的IPTV項目就作為增值業務在昆明、麗江、思茅、曲靖四地由中興和UT斯達康進行試運營。2009年10月,央視旗下的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和雲南電視台聯合組建的“雲南愛上網絡公司”宣布掛牌成立,並由該公司與雲南電信就IPTV業務進行全面的合作,從而形成了由IPTV全國牌照運營商、地方廣電和地方電信三方共建IPTV的“雲南模式”。
其中,雲南愛上網絡公司代表廣電方面負責IPTV內容的監管審核和發布運營,雲南電信公司承擔用戶發展和網絡傳輸支持。從合作模式上看,電信可以控制用戶認證計費,央視和雲南電視台提供EPG(電子節目菜單)和內容服務。據雲南愛上網絡公司總經理楊於明介紹,在“雲南模式”中,央視有豐富的節目資源和IPTV運營牌照,雲南有豐富的本地節目以及在當地運營的條件,再加上雲南電信渠道資源的支持,算是強強攜手。
雲南電視台&長趙樹清&&,CNTV在2009年之前一直沒有在IPTV業務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選擇和雲南電視台合作,是CNTV在地方IPTV發展邁出的第一步。而雲南電視台也期望從中有所突破。
“雲南模式”確立後發展十分迅速,雲南愛上網絡公司成立1個月後其IPTV業務就開始向16個州市全面放號。到2010年下半年,在雲南昆明、楚雄、大理、曲靖、玉溪等地發展用戶超過4萬戶。
“雲南模式”也得到了央視方面的肯定。去年CNTV總經理汪文斌就公開&&説,“雲南模式能夠把央視的內容資源和當地廣電內容資源廣告資源與當地電信的市場資源進行結合,”是“一種良好的模式”。
發展路徑規避廣電和電信“龍虎鬥”局面
據介紹,“雲南模式”和其他運營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中國網絡電視台取得IPTV牌照後到地方發展的一次成功試水,為其提供了可借鑒的運行管控模式。
央視的牽頭和介入,為雲南IPTV業務帶來了豐富的節目資源。楊於明説,“目前在雲南開通的IPTV有71套直播頻道,按照規劃,2011年計劃直播頻道將增加到一百套,其中還含有一些州市的節目和新近整合的自有頻道節目。央視連同雲南電視台自製的各類節目,有上萬小時的視頻內容支撐用戶點播。只要在這兩個平台所看到的節目,一定能在IPTV裏面找到。”
此外,雲南IPTV業務按照中央-地方兩級集成播控平台的構架進行整體設計,保證了集成播控平台的播出安全、穩定和可升級性,全面響應廣電總局建設5個子系統(節目管理、EPG管理、用戶端管理、計費管理、版權管理)的整體技術要求,確保了廣電方內容發布的可管、可控。楊於明&&,“之所以廣電總局後來提出三網融合要求五個子系統必須配合響應,其實是源於雲南模式的實踐。”
楊於明介紹説,雲南模式的參與各方,從權利義務、各自的優勢,各自定位,都有嚴格的界定。在合作的股權比例方面,通過摸索確定下來由央視控股,由地方參股的模式,這樣各方利益捆綁在一起。央視股比佔得較多,約60%,話語權是在它。但具體的操作權還是在地方手裏,從而形成一種互補和制約關係。在利益分配方面,廣電佔的比例略高一點,但是從電信來説,它是着眼於未來,着眼於戰略層面的考慮來認同這種利益分配。
“雲南模式”在雲南本地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效規避了廣電和電信部門爭鬥的局面。參與方着眼點都是以用戶為核心,以擴大市場佔有率為目標。楊於明説,“我們合作中都盡量避開對方的敏感神經,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愛上網絡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爭取把內容做精做細。”雲南電信的相關負責人也&&,雲南電信目前專注於建設好的業務寬帶網絡,努力確保良好的用戶體驗。至於IPTV的節目內容層面,電信暫時沒有進入的打算。
突破發展瓶頸 期待進入第二批試點名單
楊於明&&,雲南發展IPTV還是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
一方面,雲南省IPTV業務正式起步較晚,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備,相較於發達地區,用戶基數小。雲南屬於西南部經濟欠發達省份之一,大部分地區居民消費能力有限,每月300元的IPTV套餐資費相對昂貴。而愛上網絡和雲南電信在推廣IPTV業務的投入也非常巨大,除了免費贈送機頂盒和寬帶網絡調製解調器,還有網絡建設、節目內容、團隊運營等成本,平均每發展一個IPTV用戶,要投入將近1000元的成本,資費套餐降低空間基本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是考慮提高用戶資費來增加盈利?還是先補貼發展用戶?這已成為IPTV運營難題。為此,愛上網絡和雲南電信公司2011年的側重點將放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服務和其他增值服務上。
另一方面,在客戶服務方面以及節目播控管理中都發現了些問題。“為此,我們一直在對系統做技術優化。為保證用戶體驗,還組織聯合調查小組,入戶走訪,把用戶發現的問題和對業務的需求匯總起來,逐一解決。”楊於明説道。
“如果雲南的IPTV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享受到一定的産業發展扶持和稅收優惠政策,發展會更加有利。”楊於明説。
提到雲南模式下IPTV業務在2011年的發展,楊於明&&要為進入國家三網融合第二批試點名單而努力。據他介紹,2011年的雲南IPTV業務的發展重點主要體現在豐富節目內容、拓展增值業務和加大推廣宣傳力度,提升用戶數三方面。
“基於雲南IPTV‘全省一張網’的拓展,需要先把基礎打好。2010年,我們花了長達半年的時間來解決IPTV業務發展的相關技術問題。2011年開始,我們將大力發展用戶數,期待雲南的IPTV業務會有一個大幅的提升。把雲南模式打造成一個‘三網融合’的榜樣,進入第二批試點名單也就順理成章了”楊於明介紹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