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侗醫藥産業取得長足發展,目前以苗侗醫藥為主的民族醫藥産業實現産值1.2億元,苗侗醫藥産業已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黔東南州是我國苗族和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苗族人口占全國苗族人口的23%,侗族人口占全國侗族人口的45%。黔東南州林區因其生物的多樣性,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是貴州省的藥材主産區,民間有“中國的藥園在貴州、貴州的藥園在黔東南”的説法。據調查,黔東南州共有藥材資源2831種,其中藥用植物2656種,佔全國藥用植物的25.4%,佔貴州省的67.7%;全國普查的363種重點中藥材中,黔東南州有328種,佔90.35%。
貴州省政府高度重視黔東南州苗侗醫藥産業發展,已確立建設“優質中藥民族藥産業大州”的發展思路,“十二五”規劃確定把中藥産業作為重要的綠色産業和支柱産業來培植。目前,全州有中藥材種植面積近30萬畝,種植品種近80個,茯苓、何首烏、天麻、半夏、毛慈姑、桔梗等幾十種藥材全國聞名,其中太子參産量佔全國超過三分之一,太子參、頭花蓼(苗藥)、何首烏、淫羊藿四個品種已通過國家GAP認證。
2010年7月,黔東南州在凱里市成立了“黔東南州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凱里苗藥研究開發基地”。中藥産業已被國際公認為是朝陽産業中的朝陽,成為世界醫藥的重要發展方向,黔東南州苗侗醫藥産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