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這兩份新年“禮物”,難以讓人興奮。“房價問責”嚷嚷了大半年,至今還沒有一個準信。曝光26宗未處置閒置土地名單,也沒有讓人看到監管者狠狠打擊囤地的決心,該收回的土地不進行堅決收回,僅靠公布名單就能完全解決問題嗎? 從報道來看,國土部曝光的這26宗閒置土地名單有三個特點:一是都是房地産開發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土地閒置;二是土地違規閒置多年至今不見收回;三是囤地開發商中有不少國企面孔,如中石化旗下的北京井田房地産公司。顯而易見,這些未處置閒置土地的責任完全在政府部門,理應嚴厲問責。 據報道,早在1999年4月26日&&的《閒置土地處置辦法》就已規定,連續兩年未使用的閒置土地,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權。“土地閒置二年以上者堅決收回”,這樣的話年年在重申。遺憾的是,到今天為止,公眾依然沒有看到監管部門狠狠打擊囤地的決心。 儘管有關部門稱,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收回土地使用權面積1.2萬畝,收取罰款或閒置費總計4.8億元,看起來成果不小,但還是有中石化下屬企業這樣的“囤地”大戶,手中閒置面積達到26.86公頃的土地沒有被收回。 由此可以推測,未處置閒置土地遠遠不止26宗。國土部曝光26宗名單,目的在於提醒督促地方政府加快對閒置土地的收回處置。但問題是,開發商在地方監管者眼皮底下囤地多年,監管者都在裝聾作啞,曝光一份囤地名單對地方監管者恐怕沒有多少觸動。因為不少地方監管者就是賣地數錢,其他的不管。 筆者以為,理應對國土部曝光的26宗未處置閒置土地名單涉及的地方政府的有關負責人進行嚴厲問責,否則,不足以讓他們從賣地財政的美夢中醒來。但讓人意外的是,在國土部目前正在進行的違法土地約談問責行動中,不見對囤地情況嚴重的地方政府負責人進行約談、問責。而只是約談了部分違法佔用耕地達到一定比例的市縣“一把手”。 而在筆者看來,對閒置土地嚴重的地方政府同樣需要問責,因為閒置土地不但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而且造成建設用地緊張進而抬高了地價、房價,影響了國家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調控效果。國土部要想嚴厲打擊違法囤地,就不能簡單公布一個囤地名單指望地方政府來查處,而是要對中石化下屬企業這樣的“囤地”大戶進行掛牌督辦,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在規定時間內收回閒置土地,另一方面要密切注意這些“囤地”大戶會不會換個“馬甲”再拿地。 在北京話的口頭語中,“北京大爺”通常是指那些不容輕視、有資格有派頭的北京本地人,通常給人一種惹不起的作派和感覺。現在,這些囤地五六年甚至達17年的開發商,尤其是大國企,由於監管的無力,也像一個個“大爺”一樣牛氣,把土地法規不當一回事,也把公眾的憤怒不放在眼裏。某種意義上,容忍這些“囤地大爺”囂張,就等於容忍十惡不赦的“罪犯”。 因此,國土部這次必須下狠手,堅決收回閒置兩年以上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