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這僅是冰山一角,打擊囤地任重道遠
歲末的土地市場正加緊釋放整肅信號。
繼發文堅決抑制少數城市地價過快上漲趨勢之後,國土資源部30日又公布了因房地産開發企業自身原因造成且尚未處置的26宗住宅閒置土地相關情況,涉及8省市的18家房企,閒置土地總面積達201.7公頃,其中福建東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一幅47.27公頃的住宅用地閒置長達十餘年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國土資源部此舉表明明年在整頓土地市場方面將有強有力舉措,但公示的這部分閒置土地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打擊囤地仍任重道遠。
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公布閒置土地情況選擇年末這個時間點,旨在對明年調控定下基調,即在整頓土地市場方面會有強有力的舉措。國土資源部此舉還對開發商傳遞出一個強烈的政策信號,“給企業未來轉型提出了新要求”,房地産開發企業應適應趨勢,轉變盈利模式,通過提升經營管理等能力,謀求在開發環節創造利潤,獲得投資收益,而不是在土地的快速增值上做文章。“如果開發商能將這種壓力轉變成動力,則將對整個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産生重要的積極意義。”他説。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産管理法》對閒置土地處置的規定是: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2008年國務院下發的《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規定,土地閒置滿一年不滿兩年的,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徵收土地閒置費。
業內人士普遍期待,各地怎樣切實把閒置土地收回?
“如果地方執行有力,也算是為今年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陳國強説。不過,解決閒置土地問題遠非易事。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公示的這部分閒置土地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全國僅有這區區26宗土地出現了閒置現象嗎?這是很值得懷疑的。”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副主任陸騎麟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説。
的確,單單與上周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披露的數量相比,此次公布的閒置土地的宗數與面積便相去甚遠。據悉,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國因企業原因和政府原因造成閒置尚未完成整改處置的閒置土地分別為200余宗、500余宗,面積分別為1000余公頃、2000余公頃。
真正的閒置土地數量可能遠比國土部門公布的數字大得多。“閒置土地的實際數量應絕對不止公布的這些。”中廣信地産服務機構事業一部總經理卞明也提出質疑。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至2009年十年間,全國房地産企業一共購置佔地面積近33億平方米土地,而全國房地産完成土地開發面積僅有近21億平方米,這意味着僅這十年已出讓但未完成開發的土地面積就已接近12億平方米。
陸騎麟還注意到,此次公布的閒置土地的開發商全部都是小企業,根本沒有知名開發企業出現在項目中。“從一些報道中我們發現,如萬科、恒大、龍湖等企業的土地儲備可供其開發3年以上,那麼這些土地儲備是不是也是土地閒置的一種行為?此外,26宗閒置土地中多數都閒置5年以上,有的地塊閒置時間甚至長達十餘年,政府在先前怎麼沒有發現這些土地閒置,是否變相説明了政府在鼓勵土地的閒置行為?”他説。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在表明整肅土地市場堅決態度的同時,有關部門還應研究探索建立解決房地産用地違法違規問題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整頓規範房地産市場和土地市場秩序,從根本上則應探索解決土地財政等制度性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