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我國光纖市場的用量達到8000萬芯公里,接近全球市場的50%,中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光纖大國。伴隨中國光纖光纜市場發展的,還有中國的光纖光纜企業。從1991年太湖畔的一家小工廠到今天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及20余家全資和控股公司的集團企業,江蘇的亨通集團實現了令人驚嘆的“瘋狂”成長。是怎樣的思路引領着亨通的發展,亨通的未來又有着怎樣的規劃?日前,記者採訪了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建林。
“2010年是亨通産能大幅提升的一年”,錢建林説。2009年,在運營商網絡建設的拉動下,我國光纖光纜市場的需求實現了大幅的提升,但是業界的産能卻並沒有跟上,所以,2010年,雖然整個市場的需求沒有增長,但是整個光纖光纜産業的産能卻實現了大幅提升,在光纖拉絲上,産能提升了50%。而亨通的産能提升速度要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2009年,亨通光纖的産能還只有700萬芯公里,到2010年初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200萬芯公里,提升幅度接近80%,到2011年初,這一數字還將繼續上升為2000萬芯公里。一旦實現了2000萬芯公里這個目標,那麼亨通在整個國內乃至全球市場將佔據更為重要的市場地位。 亨通的産能提升,是良好預期下的必然選擇。錢建林認為,目前年均8000萬芯公里的市場容量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健康且持續的量。對於整個光纖光纜産業來説,未來的市場機遇還有很多,從我國的十二五規劃中也能夠看到,三網融合、物聯網都離不開光纖通訊,與此同時,整個社會對於帶寬需求也在快速增長,這些都將推動我國光纖用量的持續增加。所以,總體而言,我國的光纖光纜需求將是高位震蕩而不會大幅下滑。 亨通的産能提升,是市場競爭的有力手段。錢建林&&,根據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的經驗顯示,光纖光纜企業要想從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就必須在價格上具有絕對優勢,而價格這一核心優勢的打造必須依託産能,只有有了一定規模的産能,才能有效降低運行成本,讓企業具備持久的競爭力和生命力,今天的亨通正闊步走在一條這樣的道路上。 産能擴充也正在打開亨通五年規劃的畫卷:在未來的五年,亨通將逐步實現三個“2000萬”——2000萬芯公里的光纖産能,2000萬芯公里的光纜産能,2000萬芯公里的光棒産能。按照目前國內8000萬芯公里的需求上看,如果一旦實現這一目標,亨通將有能力滿足國內光纖光纜市場四分之一的需求。那麼,亨通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錢建林自信地説:“實際上2000萬芯公里光纖以及2000萬芯公里光纜的目標亨通已經實現了,目前就是在光棒上繼續努力了。” 光纖預製棒,是光纖光纜行業的技術核心和利潤核心,作為整個行業産業鏈的最上游,一直是中國企業難以攻克的堡壘,然而令人振奮的是,近一兩年我國光纖光纜企業在光纖預製棒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從2006年開始亨通就一直專注於光纖預製棒的自主研發,到今天已經能夠實現了200萬噸(600萬芯公里)的産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纖預製棒上,亨通並沒有靠自主研發的一條腿走路,而是採用了自主研發和戰略合作兩條腿走路。目前亨通已經與國際領先的光纖企業OFS達成了戰略合作,預計合資公司將為市場帶來300萬噸(900萬芯公里)的産能,由此可見,亨通距離2000萬光棒的産能其實並不遙遠,或許不需要五年,亨通就能給市場和投資者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雖然3個“2000萬”已經是志在必得,但是,作為亨通光電的管理者,錢建林並沒有為此松一口氣,因為在亨通的五年規劃中,還有更“硬”的仗要打。他説:“未來的五年中,亨通將打造國內一流的海纜品牌,與此同時,亨通還將建設一個國內甚至亞洲最大的特種線纜基地。”海纜和特纜不僅是亨通重點開拓的市場,還是亨通集團産業升級的方向。為了能夠更好、更快地實現這一目標,亨通已經開始行動。“新徵300多畝地就是為特纜在做準備”,錢建林透露道。
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亨通一直沒有停止國際市場的探索步伐。在亨通看來,亨通的未來一定是一家國際型企業。錢建林&&,一家國際性的企業並不僅僅只是將産品遠銷海外,而是要擁有國際型的人才、分部全球的網點、一定的國際影響力、標準上的話語權以及能夠引導光纖産業新産品的方向。他説,亨通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未來,這一目標終究必將實現。因為從全球光纖光纜市場上看,中國企業具有不可比擬的綜合成本優勢;同時,國內的光纖光纜企業已經在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突破;此外,一些國外的光纖企業已經開始轉型,將逐漸退出這一市場,這些都將為中國光纖光纜企業帶來機遇,未來的亨通將從原先的“追隨者”變成未來的“領路人”。 3個“2000萬”、國內一流的海纜品牌、中國甚至亞洲最大的特種線纜基地,亨通的五年規劃正在給我們描繪一個中國企業的遠大抱負。如果將亨通曾經到現在的發展比作“一葉扁舟”到“百噸貨輪”,那麼,按照亨通的規劃,五年之後,亨通將打造一艘中國線纜産業的國際巨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