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網民:土地財政必須遏制
2010-12-29   作者:(記者 於璐/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人民日報》近日刊發了題為《“土地財政”難持續 “以地生財”害處多》的報道,指出“土地財政”是不可持續的,一個城市的建設用地總量是有限的,一旦賣完,後續的財政開支就得不到保證。有關土地財政的討論其實一直並未平息過,隨着近段時間地王頻現,該報道再次引發網民熱議。

  土地財政是把“雙刃劍”

  署名“朱大鳴”的博客文章説,現在,的確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日益增加的財政開支,特別是地方政府在危機發生後,需要擴大投資和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使得地方財政更為緊張。事實上,最近一些年,地方債務劇增,如果沒有土地財政作為支撐,各地政府大量破産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如果僅僅依賴土地財政,不僅增加了房地産的稅收和費用,更推高了房價,致使房地産市場處於非常危險的走鋼絲處境。因此,這是一個兩難。
  署名“楊紅旭”的網絡文章説,土地財政的快速膨脹,有利於地方政府調配財力,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意志進行城市建設、發展經濟,在中央和地方稅收分配體制不合理、不健全的情況下,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部分地方政府過度追求土地財政,其負面效應也很明顯。比如土地出讓的總量、結構、節奏不合理,甚至直接違背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其他法律法規。

  土地財政應該休矣

  署名“田步亮”的博客文章説,從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來講,土地財政將會逐漸退出歷史舞&!土地是稀缺資源,特別在人多地少的中國,這種主要依靠“土地財政”建立的城市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將數十年後的公共財政收入提前收了,一旦大規模城市化進程結束,可供開發的土地日益減少,未來的公共財政狀況將會面臨嚴峻考驗。
  一位上海網友留言説:“在本輪樓市調控中,中央政府的決心毋庸置疑,但在土地財政模式的制約下,地方政府卻未必能真正和中央政府站在同一戰線之上。因此,就目前的房地産調控而言,抓落實應是當務之急。”他希望,未來中央政府能夠強化對於地方政府負責人的問責制度,對於不能有效控制地價、房價上漲的地方政府,就應該嚴厲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給地方政府創造條件“活”起來

  署名“楊紅旭”的網絡文章説,要解決土地財政這一“老大難”,還須健全很多領域的體制和機制。
  一位湖南網友建議,可以參照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成立類似國資委那樣的國有土地資産管理委員會,作為政府機構,專門負責組織領導經營國有土地方面的工作。同時,成立國有土地公司等經濟組織,把需要經營的國有土地交給他們參與市場運作,或轉讓,或出租,或聯營,或入股,負保值增值的責任,並向國家財政上繳土地收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北京今年土地收入逾1500億元 創歷史新高 2010-12-24
北京今年土地收入逾1500億元創歷史新高 2010-12-24
土地財政亟待解決 12城市賣地收入超七千億 2010-12-23
京土地收入已達1430億元創歷史新高 2010-12-23
輕描淡寫式問責難解土地違法 2010-12-2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張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責無旁貸[思想]孫兆東:CPI“破5”緣何加息遲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