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網主辦的“2010中國産業經濟論壇—後危機時代的全球産業結構調整與中國機會”,26日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論壇圍繞“後危機時代中國如何抓住機遇,謀求更大發展空間”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相關經濟學家為2011年的經濟發展把脈走勢、建言獻策。
原國家統計局局長張塞、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綜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等相關經濟學專家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專家分別就《中國戰略》《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轉型的實質:尋求産業競爭力的新源泉》《外貿結構調整與産業升級》《後危機時期我國産業調整重點、主體和支撐環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産業趨勢及選擇機制》《用科學的産業規劃來推動産業提檔升級和集聚發展》等話題進行深入剖析。
人民網副總裁羅華在論壇上説,中國經濟快速發展30多年,成就舉世矚目。但是,傳統發展方式存在的不協調、不平衡與不可持續的問題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內需與外需、投資和消費之間的關係不協調;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增大;服務業發展滯後,産業結構不合理等。因此,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是未來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讓世界經濟轉入需求不足的低迷時期。這恰恰需要中國的企業家們在危急中捕捉産業機遇,迅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本次論壇還從國際形式、國內政策、發展謀略三個方面入手,對新興産業的發展,後危機時期我國産業調整重點、主體和支撐環境,外貿結構調整與産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産業趨勢及選擇機制,尋求産業競爭力的新源泉等方面做出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