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速度與質量、技術路線和並網標準等風電産業發展中的焦點問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近日在京組織有關專家展開專題研討,為我國風電産業健康快速發展出謀劃策。
“近年來,我國風電産業取得了飛速發展,連續四年實現了100%的增長。”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告訴《經濟參考報》,“風電發展速度很快,但其在整個電力裝機中所佔比例還很低,風電發展空間巨大。”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2580.5萬千瓦,2010年底可望超過4000萬千瓦,但是總的比例還很小,裝機容量佔全國發電裝機的比例不到3%,佔全國發電量只有2%左右。
針對個別地方風電場出現的質量問題,國家能源局日前啟動質量專項調查。
對此,李俊峰認為,這是國家能源局敦促風電企業重視質量,實現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從總體而言我國風電機組本身並不存在大的缺陷。”他説,“政府和電網企業都在積極努力,為風電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預計未來10年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仍可保持在1500萬千瓦-2000萬千瓦。”
據了解,一直以來,有關風機技術路線的分歧爭議從未中斷。潘偉平説,雙饋機組、直驅機組是當今世界風電機組的兩種主要技術路線,各有特點,都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檢驗。其中齒輪箱驅動機組的市場佔有率約為70%-80%。
風電並網國家標準何時&&,頗受業界關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岩透露,國家能源局委託風電協會及中電聯起草一個並網的檢測方法,可能預示並網標準的&&。他説,目前我國風電已進入規模化開發的時代,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並網標準至關重要。
“制訂標準要更多地聽取風電行業的意見和聲音。”李俊峰説,“第一,風電並網標準一經&&將成為國家標準;第二,這個標準應該是考慮行業發展的水平和狀況;第三,我們的標準不會超出國際通行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