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化程度高、高層建築眾多,但20多年來未發生重大高層建築火災事故。為解決高層建築消防和逃生難題,日本建立了完善的消防安全法律體系並將規定落實到位,同時重視技術開發,不斷推出“花小錢辦大事”的消防安全解決方案。日本雖然擁有發達的航空消防力量,但對其並不迷信,仍以完善建築自身消防設施和提高民眾防災自救能力為主要目標。
舉行消防演習成常態
根據日本《消防法》、《消防組織法》等法律法規,建築管理者負責維護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轉,設立專職防災管理員,並由物業人員組成志願消防組織。防災管理員需制訂日常防災計劃、定期檢查消防設施,並組織樓內人員進行防災自救演習。志願消防組織負責在災害發生時保護樓內人員的生命安全、通報聯絡、組織撤離等。
記者看到,日本多數高層建築內的防火門、排風機、消防泵、消防栓等設施都很完備,逃生樓梯等消防通路位置明確,標識醒目清晰。一旦有事,防火門“關得住”、排風機和消防泵“開得動”,是避免災難的基本前提。
日本高層建築均定期開展消防和防災訓練,並按制度長期堅持,很多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對此深有感觸。記者在東京多次採訪過消防及防災訓練,發現日本此類訓練非常務實。日本的防災訓練通常由高層建築的物業方組織,每次訓練一小時左右,目的是讓受訓者了解發生火災或其他災害時應如何逃生。基本上在一兩次培訓後,民眾就能明白髮生災難時如何行動。
“Parktower品川”是位於東京都港區的一幢32層公寓樓,建於2005年,樓高112米,建築面積約4.3萬平方米,總戶數325戶,是東京典型的高層住宅建築。記者看到,每戶居民家中均裝有火災報警器並配備家用滅火器,且每年定期檢查。每戶人家的智能門禁系統,均設有連接大廈物業的消防報警功能。在每層的走廊等公共區域,消防栓、消防水等設施的位置非常醒目。
該樓所有陽&都按規定建成開放式陽&,每戶陽&均與鄰居家的陽&有逃生門連通。此外,樓頂設有直升機停機坪,且樓頂平坦,為直升機救援保留了良好的凈空條件。
據住戶介紹,該樓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消防演習,還定期有消防安全人員入戶檢查,確保火災報警器、家用滅火器等裝備得以有效維護。
家用報警器“應急電梯”保障消防安全
日本極為重視完善消防軟硬體建設的細節,利用技術進步加強消防安全,推出了很多技術成熟、“花小錢辦大事”的高層建築消防解決方案。
根據日本消防廳的統計,在火災中喪生的人約61%是因為撤離不及時,而報警器則可大幅增加居民在火災初期及時撤離的可能性。針對諸多老建築缺乏火災報警設施的情況,日本2004年修訂《消防法》,要求新建住宅均安裝火災報警器,並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規定老舊建築強制安裝的最終期限。
鋻於老舊建築受特殊條件限制,日本專門推出了方便快捷的家用火災報警器。這種報警器採用電池供電,一粒電池可使用十年,報警時自動通過無線信號&&物業在公共區域安裝的傳感器。因此,這種報警器在居民家庭安裝時無需佈線、價格便宜,適合老舊建築改裝。在日本的大型超市和家裝用品店,均可買到各種型號的此類火災報警器。東京將在幾年內全面普及安裝這種報警器。
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時老弱病殘人員很難自行通過樓梯到達地面,對此日本開始推廣使用應急電梯,即在高層建築的多部電梯中,規定一定比例的電梯作為“應急電梯”,這種電梯配有應急發電機,在火災造成停電時可自行運轉,確保將高層人員疏散至地面。
不迷信航空消防力量
日本的航空消防力量較為發達,僅東京消防廳航空隊就裝備有3架大型直升機和4架中型直升機。東京的高層建築群中,也經常可見相鄰幾座大樓的樓頂均設有直升機停機坪。日本消防部門從畢業於消防學校並參與過火災現場救援的人員中選拔飛行員,從而保證消防直升機的飛行員、指揮員和急救員都是專業消防人士,具有火場實戰經驗。
日本既重視航空消防力量的建設,又充分認識到其局限性,在實際操作中仍以加強建築自身消防安全為主要目標,不對航空力量産生依賴心理。
因此,日本消防部門對高層建築的工作重點,仍是力求建築自身的消防設施妥善有效,加強火災預防和火災發生後的初期反應能力。只要高層建築自身的消防水池、消防泵房以及消防管路等設施有效,相關人員具有足夠技能,就可以將火災概率和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未發生過重大高層或超高層建築火災。東京等地的航空消防力量,近年來主要用於運送傷員、山地救援、現場勘查等,在高層建築救援方面幾乎未獲得“用武之地”,從一個側面説明了日本高層建築火災預防措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