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一批太陽能公司明年將把美國和歐洲的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後面。隨着全球對太陽能發電需求的可預見性增長,中國公司銷售的低廉太陽能板將佔盡優勢,奪取市場。 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已經逐步演變,成為一場針對製造和銷售低價優質太陽能板的競爭。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太陽能板製造商佔據大部分市場,歐美公司正在競相降價,或轉向某些特定市場。巴克萊分析師稱,明年勝負對手間業績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天合光能、晶澳和英利等中國公司受益於多種積極因素的綜合影響。其中很多公司獲得了國有銀行的低息貸款,從而不必像美國和歐洲的公司一樣自籌資金。中國公司還得益於中國低成本的製造環境。 中國大陸公司已經在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據分析師初步測算,尚德今年有可能超越美國的First
Sola,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板供應商,市場佔有率達到10%。 台灣地區供應商茂迪股份、昱晶能源和新日光也在擴大業務,預計銷售額將超過美歐的生産商。德國的Q-Cells曾是2008年世界第一大供應商,今年的排名預計將降到第十位。日本的夏普公司2008-2009年曾排名第三,今年可能落在前十名之外。 分析師預計,2011年全球對太陽能板的需求將平均增長20%左右,達到190億瓦。中國公司仍可能利用相對低廉的製造成本佔領市場和引領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