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除了依舊大量採用改良西門子法(化學法)外,也有不少企業開始探索冶金法(物理法)多晶硅批量生産技術。因為冶金法具有低能耗、低設備投入、低污染的特點,可以生産出6~7N太陽能級多晶硅,適合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的現實需要。
寧夏發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劉應寬説:“改良西門子法生産出來的多晶硅純度可以達到11N,可以去做半導體,但是如果用來發電,就明顯太純了,因為太陽能級多晶硅純度達到6N就夠了,現在很多企業用西門子法生産,然後再摻入雜質降低純度。所以國內眾多西門子法多晶硅企業並不適應太陽能産業的需要。”
實際上,自從西門子法普及後,冶金法逐漸被人遺忘,雖然有些企業做過探索,但是産品質量達不到要求。從2007年起,寧夏發電集團公司決定開發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冶金法太陽能級晶體硅的實驗研究和重點技術攻關,在傳統能源日益緊缺的情況下探索出一條投資少、低能耗、低成本、環境友好的太陽能級晶體硅産業化製備的新路子。
經過一年多的創新性努力,寧夏發電集團公司多晶硅達到6N級太陽能晶體硅標準,並進行了年産200噸太陽能級晶體硅中試線的建設。2008年9月份,寧夏發電集團用6N級晶體硅製造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建成了寧夏首座330KWp光伏試驗電站。目前,寧夏發電集團公司實驗成果産業化和太陽能光伏産業鏈已經形成。採用自主研發的太陽能級多晶硅製備技術,初步建成了5000噸/年高純硅生産線和2000噸/年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産線。
據寧夏寧電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盧佳介紹,與改良西門子法相比,冶金法要經濟、低耗和環保的多。從成本上講,冶金法多晶硅生産成本目前為每噸25~30萬元,比改良西門子低20%~30%,而且仍具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從能耗上來講,冶金法多晶硅每公斤耗電50~60度,而改良西門子法耗電要140度~200度;從環保的角度來講,冶金法不産生有毒有害物質,屬環境友好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