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16日,中國股指期貨正式上市交易。這意味着,在股指期貨這扇大門關閉近15年後,重新在中國打開。而此時,由新華文軒策劃,華夏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小説《股市教父》以虛構小説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股市多起重大事件背後驚心動魄的內幕,揭示中國證券市場的深層抵觸和癥結所在,特別是提到了金融期貨的風險。
筆名“白丁”的作者,是中國最早一批證券從業人員。上世紀80年代,他從中國最著名財經院校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國家機關,後辭職下海。先後從事過證券管理、負責過證券投資,有着多年豐富的操盤經驗。他形容自己的經歷是“投身資本江湖後,經歷無數驚濤惡浪,闖過無數暗礁險灘”。
一部可以當成歷史看的小説
《股市教父》虛構了中國的兩家證券公司,“經發證券”和“億邦證券”。這兩家國內成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為了爭取市場龍頭地位,在雙方各自掌門人馬躍進和金山的帶領下,調集上百億資金,展開了一番慘烈的“金融戰鬥”。
馬躍進憑藉人脈和政策優勢,將金山逼入絕境,金山為了扭轉敗局,為求得一線活力,不惜冒險以自己的前途為賭注,違規操作,用“高杠桿”弄出了中國證券市場違規金額最大的惡性事件,致使多少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投資者一夜之間傾家蕩産、一無所有。
全國人大代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葉青教授看完《股市教父》評價説:“這本書很有歷史性,因此我把它看成是一本歷史小説,因為它把驚心動魄的證券風雲描述出來了,而且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每看一段,都感覺當時的事情歷歷在目,它記錄了一段很特殊的證券史。”
小説涉及到中國上世紀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中國證券市場上發生的兩次重大事件。曾經從事證券交易、參與這個股票市場的人會記憶深刻。“這是中國股票市場上的一段無法割捨的歷史。這段歷史現在已經逐漸被淡忘,我現在把它挖掘出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溫故而知新。”白丁説,“一個市場由開始初創、到逐漸發展直到最後的成熟,是很長遠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會發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也就構成了整個發展歷程的曲折。這裡頭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我把它們以小説的方式呈現,是為了更方便地把這個歷史展示在大家面前。”
揭露證券市場的不完善
書名《股市教父》,讓人不禁聯想到美國一部描寫黑社會背景的小説《教父》,以及由它改編的電影。而事實上,白丁&&,他也正是受此 啟發而想到的書名。那麼,這個“股市教父”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國之前是沒有股市的,既沒有股票也沒有股票交易市場。而打開了這扇大門之後,就産生了一些人物,他們是一些先知先覺的人物,引領了這個時代的潮流,他們走在了時代的前面,他們比普通的大眾要知道這些事情早一些、多一些,所以我稱他們為教父。”白丁解釋道。
證券市場的違規操作,陰謀與陽謀迭出。白丁坦言:“大家會看到中國證券市場在發端之時還有很多不完善、不完美、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而這些不完善、不完美也構成了我們的故事性,也構成了這本書的可讀性。這個不完美也使得我們在今後證券市場的發展的過程中、建設的過程中、制度建設的過程之中能夠吸取原來的一些經驗和教訓,使我們的證券市場更健康、更快地向前發展,這也是我寫作的初衷。”
在懸疑叢生的故事中,讀者不僅能了解歷史,同時還知道了股票是怎麼樣一回事情。而葉青則認為,不僅普通讀者可以看懂,而且學證券金融專業的學生更應該認真研讀。“我們那些學證券交易、金融的本科生如果把這個小説讀懂,那麼他們將對新中國的證券史有所把握,知道他們所處的歷史地位。白丁把自己的經歷告訴後人,告訴那些沒有親身經歷這段歷史的人,我覺得他這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
散戶在股市賠錢的佔多數
有讀者在網上寫到,看完《股市教父》後,最深刻的體會是:散戶在股市上的地位是如此的“卑微”,簡直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白丁談到散戶在中國證券市場中的地位:“散戶烘托了中國的證券市場,如果沒有散戶的話,這個市場就不存在了。正是因為有大量的散戶前赴後繼的參與,所以股票市場才發展到今天這麼一個規模、程度。那麼散戶在中國證券市場上起到什麼作用呢?我覺得它是奠基石的作用,因為散戶在中國這個市場發展過程中貢獻了絕大部分的利潤。可能平時炒股票的人會有一個概念,就是這個市場上掙錢的永遠是少數的,賠錢的永遠是多數,有的人把不掙錢和掙錢的人的比例有的用2:8分,有的用1:9分,也就是説90%或者80%的人是賠錢的,而這就是散戶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地位。”
白丁將問題的原因歸結為信息的不對稱。“在這個市場上你要想贏得主動、贏得先機,你必須要先比人家知道一個信息,股票市場對信息的把握、掌控強於任何一個市場,如果説沒有信息你是很難取得勝利,很難跑贏大戶的。因為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散戶和大戶的信息不對稱導致這麼一種局面,大戶掙錢多,散戶掙錢少,機構掙錢多,個人掙錢少,確實是這麼個現狀。”
“在我國推出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關鍵時刻,我們出版《股市教父》一書,也是為了提升大家投資股市的風險意識。”本書策劃人朱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