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互聯網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必須找到一些新的方法來確保每個人都能訪問互聯網,包括全球3.14億視覺受損和2.78億聽覺受損的人們。”谷歌研究專家T.V Raman本週在北京參加“谷歌創新論壇”時説。
計算機和網絡為眾多視覺或聽覺受損人士開啟了更容易獲取信息的大門。以寫信為例,在電子郵件出現之前,除非是用盲文寫的,否則盲人幾乎不可能“讀懂”信件的內容。而電子郵件出現之後,收信人可以輕鬆地選擇通過桌面程序、網絡、手機或屏幕閱讀器等等工具來獲知信件的內容。
根據T.V Raman的介紹,為了幫助在視力聽力方面存在障礙的人們同樣能夠享受互聯網上的豐富內容,Google已經研發了數十款具有開創性的技術。對於全世界被隔離於網絡之外的3.14億視力和2.78億聽力障礙人士來説,這些基於web或手機的可訪問技術意義重大。
同時,這些創新技術還可用於提升每個人的互聯網體驗。比如,Google的翻譯技術就可以自動梳理字幕,為網民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掃除語言障礙;Google Instant可以預測用戶的搜索請求,為每一個搜索節約平均2至5秒。
在論壇上,Google全球工程與研發高級副總裁Alan Eustace&&:“Google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搜索的未來’,構建‘屬於每個人的互聯網’”。
Alan認為,搜索還有三大領域的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讓更多內容上網,Google正在致力於讓更多語言和更多形式的內容上網,無論它們是來自某個地區的方言、還是書本或多媒體的內容、還是地圖等基本的生活信息;其次解決網絡的可訪問性問題,讓語言、設備等等外在因素都不再成為人們上網的障礙;第三個問題就是滿足用戶對搜索體驗日益提高的需求,Google正在為用戶提供更加整合、更加智能的搜索結果。
在Alan看來,Google搜索的未來在於“雲”,依賴儲存於雲端的海量數據和強大的計算能力,Google將可瞬間處理更複雜的用戶搜索請求,從而進一步改善用戶的搜索體驗。
同時,Google正投入大量研發力量於計算機視覺、機器翻譯、語音識別等領域,並在語音搜索、視覺搜索(例如Google Goggles)、以及圖像搜索等領域取得了突破。YouTube自動添加字幕、世界地圖音譯等創新功能,讓用戶無論以何種方式搜索(文字、地圖、視頻、音頻),都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