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勝街景。那順/攝 |
 |
| 上世紀末東勝街景。 |
車牌是以“蒙K”打頭,被戲稱為“猛開”。的確,鄂爾多斯近年來借助“黑金”經濟——煤炭發展勢頭迅猛。不過,一路高歌猛進之時,鄂爾多斯開始意識到,不能再一味“猛開”下去,而是汲取其他資源城市解決資源衰竭、環境破壞等問題的經驗,積極探索經濟結構轉型之路。
“猛開”開到哪去?
2000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GDP僅為150億元,2009年則超過2000億元。今年鄂爾多斯GDP預計達到2600億元。可鄂爾多斯這列載滿“黑金”的特快列車到底要“猛開”到哪去呢?人們的心裏打了一個大問號。
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採煤塌陷區農牧民安置村——烏蘭木倫村,63歲的村民王明仲向記者講起了他的煩心事。
“住着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老伴每月領着1500元養老保險金,我現在的生活過得挺美,可有時候想將來怎麼辦?煤遲早是要挖光的,我的子孫們今後要靠什麼生活呢?”王明仲憂心忡忡地説。
其實,王明仲擔心的問題,也正是鄂爾多斯各級政府正在思考並開始着手解決的問題。早在2008年,鄂爾多斯遭遇金融危機時就已經提出“結構轉型、創新強市”,不再簡單保增長,而要調整“原”字號産品比重太大的格局。
“此次‘十二五’明確提出轉變發展方式的目標,對於鄂爾多斯來説是一次重要機遇。”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杜梓説,“在下個五年裏,鄂爾多斯的産業要不斷由低端向高端轉型,由煤炭比重較大向多元支撐轉型,向科技新興産業轉型。”
向資源要最大價值
鄂爾多斯探明煤炭儲量1244億噸,約佔全國的1/6。在當今“資源為王”的時代,誰都能明確感覺到鄂爾多斯轉型的分量。
“作為一座資源富集型城市,鄂爾多斯轉型成不成功,在於是否能以最小的資源代價獲得最大的價值。再不能簡單地挖煤,而要在煤的深加工和高效利用上下工夫,利用科技轉換提高附加值。”杜梓説。
在這個發展思路下,鄂爾多斯多家大型煤礦紛紛更新技術和設備,提高回採率,延長産業鏈。
“對資源性企業來説,效益並不僅以採礦量為體現,如何用好資源、提高回採率才是我們更關心的問題。”伊金霍洛旗神華神東補連塔煤礦生産副礦長魏光榮説。
魏光榮介紹,今年更換的高阻力液壓支架,不僅使“22303”採礦面高度達到目前世界最高——7米,還提高了9.5%的回採率,多采煤125萬噸。在高新設備的幫助下,全礦綜合回採率今年將達到81%,較去年提高5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當地“50%資源要就地轉化”政策的引導下,像神華這樣的大集團已把目光投向煤炭就地轉化增值和深加工上,大有把資源價值“吃幹榨盡”之意。
神華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總工程師舒歌平介紹,全長1.2公里的生産線可日處理煤炭6000噸。煤炭制出的汽油、柴油雜質含量低,能源利用率提升在60%至70%之間。
“煤直接液化有助於推進傳統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符合‘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産業體系的要求。”舒歌平説。
轉向多元化發展道路
在鄂爾多斯東勝區華研物流公司的倉庫前,十幾輛搬運車忙進忙出,吞吐着成百上千箱的飲料、副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的華研物流園區裏已經入駐了20多家物流公司,總投資40億元,年交易量500億元,可實現年利稅5億元。
東勝區商務局商貿物流辦公室主任高小軍告訴記者,東勝區是鄂爾多斯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然煤田的儲量達727.52億噸,但堅持三産強區。去年東勝區GDP達530億元,60%來自三産,而物流業更是其中亮點。
“物流對於經濟發展的促進不僅是將當地資源運出去,還肩負着把外地商品、人才吸引進來的責任。”高小軍説,“隨着物流業的飛速發展,鄂爾多斯將逐漸成為西北地區的門戶。”
目前,鄂爾多斯二産佔比達56%,其中“原”字號産業比重較大。“目前市財政收入的47%來自煤炭,我們希望這個佔比能下降到30%以下,這要求我們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做大分母,把比重壓下來。”杜梓説。
近年來,鄂爾多斯着力發展非煤産業。隨着華泰歐IV柴油發動機和自動變速箱下線、奇瑞汽車産業園開工建設、大唐鋁硅鈦等一批自主創新的標誌性項目落地,鄂爾多斯的三産佔比在不斷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三産增加值達到646億元,增長16.3%。
“資源型城市若不轉型,坐等資源枯竭,人們遲早會離開,留下一座空城,那時才是真正的‘鬼城’。為了不留遺憾,我們必須在有能力的時候,抓住時機促轉型。”高小軍説。
把握適當的時間節點,經過從容轉型的鄂爾多斯,將沿着一條暢順大道,一路“猛開”下去。
本刊照片除署名者外均由新華社內蒙古分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