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中了合適的房子之後,進入談價階段,中介業務員從中可鑽的空子更大。據她介紹,目前房産中介的行規就是,不許買賣雙方見面。“好多公司都是這麼做的,業務員在賣方那裏壓價,在賣方這裡抬價,從中賺利潤。這種問題是免不了的,就是內行的人都難以把握,何況是外行的買房人呢。”她説。據她説,在公司裏,就是簽合同時,買方和賣方都是各進一間房間的,只有簽完了合同才讓雙方接觸見面。
當一套房子談妥了價錢,進入具體手續時,更多的“潛規則”展現在記者眼前。“就説現在每個中介都會做的避稅吧。以前是房産局核價,交稅按核價後百分比來交。那時候我們都是靠在房産局的關係來給客戶照低價核,幫他們減少稅費。住房還是少的,一般大的商業門面房,一單下來就可以幫客戶省不少稅,這樣客戶會直接給‘辛苦費’給業務員,多少看省多少稅了,我見過給好幾萬的也有,客戶也自願,畢竟省的稅錢才是大頭。”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暗訪了解,房地産中介行業的許多公司和業務員與房産局以及地稅局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關係。當記者向中介提出,自己由於一些票據丟失導致很難辦理房産證過戶的問題時,中介公司的一名經理非常老練地説,買兩條好煙,他可以去房産局直接“搞定”。“我們都是有熟人的,有的事我們啥單據都不帶都好辦。”這名經理誇下如此海口。
而她説,現在和以前有變化的是,核價交稅的“掌權”部門由房産局移到了地稅局。“核價仍然是房産局核,但是地稅説合理就合理,説不合理就得重新核,而且核價是在基準價內還是基準價外完全由地稅説了算,這決定了是交差額營業稅還是全額營業稅,一句話就常常是好幾萬塊錢啊。”她説。
“現在想少繳稅,起碼在地稅局要認識領導。”她説:“前幾天的一單業務,客戶給地稅局的領導送了8000塊錢,直接就從核價上省了2萬多塊的稅。”而從這種“一家説了算”的鏈條背後,可以窺見的是公權尋租巨大的“灰色利益”,而目前這種普遍的避稅“潛規則”,無異於將國家的稅收變相折算後成為了私人收入。
一套二手房買賣背後,隱藏着如此之多的“規則”,讓未涉足其中的人難以了解其中的“奧秘”。在記者試着敘述這些“潛規則”時,一些正在物色二手房的買家卻是一臉迷惑不解,對於這些普通的剛性需求購房者來説,當中介行業的“潛規則”成為普遍規則時,他們只能選擇接受。
相關報道>>>————————————————————
[房地産中介行業透視1]專家分析房産中介行業亂象
對於目前房地産行業的“潛規則”和一系列亂象,《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房産中介行業暴露出的現象和問題給整個房地産市場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房産中介的行業將走向何方?專家&&,房産中介行業發展任重而道遠。[全文]
[房地産中介行業透視2]業內人士:行業冷秋還需政策支持和百姓信任
在百姓的不信任和行業的冷秋趨勢下,一些大的房地産中介公司面對行業內的不規範競爭和國家政策的收緊,也面臨着發展和經營的困境。一些大型房産中介公司的業內人士對行業背後的種種亂象進行了分析。[全文]
[房地産中介行業透視3]購房者:讓人愛恨交織的房産中介
“二手房中介,我只能説對它又愛又恨。”安徽省合肥市27歲的劉軍喜用這樣一句話總結了他歷經半年時間的買房經歷,在這半年和房産中介打交道的過程中,劉軍喜經歷了種種難於述説的苦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