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節約能源法》對新建建築節能、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加強政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的節能運行管理和改造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
從整個社會的能耗來看,工業、交通和建築是最主要的3大能耗領域。數據顯示,我國的建築能耗佔社會全部能耗的30%。從能源條件看,我國目前共有400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築,是世界上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最低的國家之一,但單位建築面積的能耗卻是發達國家的2~3倍。換句話説,與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採暖用能的2/3白白浪費掉了,實在令人震驚。而我國每年新建房屋近20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新增建設的總和,這其中95%都是高能耗住宅。
我國建築物的設計壽命不低於50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裏將耗費大量的能源。建築界人士認為,我國很早就確定了建築節能標準,並將其作為一項強制措施進行推廣,但目前我國建築節能形勢並不樂觀。例如,為應付相關部門節能檢查,建設單位往往會準備兩份建築圖紙,一份應對檢查,另一份施工時使用以便節省成本。另外,沒有明確的獎勵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設單位開發符合節能標準建築的積極性。為此,有專家指出,節能不能只靠人們的自覺,需要有一種強有力的政策措施來推動節能的進行,而建築節能認證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於建築節能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建築檢查、建築節能産品等多個環節,甚至延伸到整個建築的全周期。因此,推行建築節能認證制度,不僅可以正確評價建築物的節能效果,推動建築節能市場的形成和産品結構調整,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帶動建築業及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已處於房屋建築的高峰期,研究結果表明,到2020年,我國還將建成約300億平方米的房屋。同時,隨着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空調等電器用品的使用率將會進一步提高,這意味着建築能耗佔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還會繼續增長。
建設部有關負責人分析説,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建築市場最大的國家,幾乎一半的建築在中國建設,有1.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這個市場規模還會增長。因此,建築節能認證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