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求增長使俄中能源合作實現突破
2010-12-03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11月24日的《俄羅斯報》刊登該報觀察家阿列克謝奇奇金的一篇文章,題為《燃料流向東方》,副題為《中國需要俄的石油、天然氣與核能技術》,摘要如下: 
  2010年俄中能源合作取得突破。前不久簽署了對華供應俄羅斯石油和鋪設通往中國的阿爾泰天然氣管道協議。此外,俄方繼續協助中國發展核能。俄中正在煤轉氣、石油深加工、擴大邊境電網、開發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實施共同合作項目。這些以及其他合作領域首先是受到中國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尤其是煤氣需求的驅動。 
  1950年,中俄首次討論了雙邊能源關係前景。當時雙方確立了主要的能源合作點,其中許多今天已經實現。但上世紀50年代中國便指出,這種能源幫助不應取代中國發展自己的能源部門和基礎設施。自那以後,中國按比例發展油氣進口和本國能源生産的路線似乎就沒有改變。根據英國石油公司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10年8月至10月的預測報告,未來4年至8年進口油氣佔中國油氣消費的總份額不會超過15%。 
  從10月起首批俄羅斯石油開始通過管道輸往中國東北。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前不久&&,投産後以不危害自然環境和消費者的方式使用斯科沃羅季諾至大慶輸油管的問題已經解決,石油運量的計算方法也已談妥。 
  斯科沃羅季諾至大慶管道自2010年10月開始運營,年輸油能力1500萬噸,未來可能增至2000萬至2200萬噸。該管線俄羅斯境內段長64公里,中國境內段長約900公里。 
  此外,俄方還協助在天津建設石油加工廠。至於天然氣供應,10月13日在北京簽署了西西伯利亞天然氣經阿爾泰管道出口到中國中西部的政府間協議。如今,雙方正繼續就供應路線和價格進行磋商。同時,中國積極投資勘探和開採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燃料資源。中國國務院估計,到2015年中國從包括俄羅斯(南薩哈林工廠)、阿塞拜疆和中亞在內的國外液化天然氣進口可能增長3倍。中國將這一能源政策與逐步開發本國油氣産地及發展深加工相結合。 
  核能也日益成為中俄夥伴關係的主要方向之一。9月27日,在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問北京期間,原子能建設出口公司與江蘇核電有限公司簽訂為田灣核電站建設兩個新發電機組的合同。這家位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電站是東亞最大核電站之一。俄原子能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基裏延科10月&&“2010年底,俄中將簽署在中國建設超現代化快速中子反應堆BN-800協議。田灣項目的成功實施可為俄中更廣闊的核能合作開闢道路”。 
  “發現”金融諮詢公司專家伊戈爾克拉耶夫斯基指出,“俄中商定田灣二期的建設費用為13億歐元。這堪稱俄羅斯在海外能源領域數額最大的項目之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美清潔能源合作呼喚實質技術轉讓 2009-11-18
中美能源合作有望從四大領域突破 2009-10-23
中俄能源合作“秀”大戲 合資公司獲俄氣田 2009-10-15
中俄能源合作重新起航 2009-10-15
中俄會晤:共識廣泛 凸顯經貿能源合作成果 2009-10-1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敬東:中國管理稀土資源不違反WTO規則[思想]財經洞察:透視愛爾蘭危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