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西部礦業集團、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等共同組建的青海鋰業有限公司經過艱苦攻關,最終實現了電池級碳酸鋰在生産線一次流程下線,近日,這一工藝被國家發改委正式給予“國家高技術産業化項目”授牌,青海鋰業因而也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家電池級碳酸鋰可一次流程直接從生産線下線的碳酸鋰生産企業。 鋰是自然界最輕、最活潑的金屬元素,碳酸鋰作為鋰産品中最重要的一種,廣泛應用於能源、軍工、航空航天、核工業等領域,被許多國家視為重要戰略資源。經過國內外科研機構多年研究和試驗,使用碳酸鋰製成的錳酸鋰由於具有零污染、重量輕、電化學性能好,被認為是目前最適合做汽車動力電池的原料。 青藏高原是我國鹽湖資源主要富集地,這一地區已查明的350多個鹽湖和鹹水湖中含有鉀、鈉、鋰、鎂、硼等豐富資源,其潛在價值在10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鋰資源儲量佔世界鹽湖鋰資源儲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如何從我國高鎂鋰比鹽湖滷水中提鋰一直是世界性技術難題。
業內權威人士認為,目前,國際上碳酸鋰主要生産商如智利SQM公司和美國FMC公司的電池級碳酸鋰生産,均是通過對工業級碳酸鋰進行二次加工提純後獲得的。青海鋰業在生産線上將産品從工業級碳酸鋰成功跨越到電池級碳酸鋰,不僅打破了電池級碳酸鋰生産常規,也大大降低了生産成本。它對於我國的鹽湖資源開發,鋰電池為主的新能源以及電動汽車研發均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