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環保的超低滲透油田第一站——慶一聯合站。 |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近年來以科技促發展,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不僅使油田的油氣産量增幅連續六年穩居全國第一,而且在生産中攻克超低滲透油田開發這一世界性難題,拓展了陸上隱蔽性大型岩性油氣藏勘探開發的新領域,為保障我國能源供給和將來開拓國際市場做出成功探索和巨大貢獻。
面積37萬平方公里的鄂爾多斯盆地,橫跨陜、甘、寧、蒙、晉五省區,是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它是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的主戰場。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的總資源量超過80億噸,已累積探明儲量13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有10億立方米,已累積探明1.2萬億立方米。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提出“發展大油田、建設大氣田,把鄂爾多斯盆地建設成為我國石油天然氣重要能源基地”。
據長慶油田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鄂爾多斯盆地的油藏屬於典型的低壓、低滲、低豐度油藏。在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中,油層滲透率在1毫達西左右的佔70%以上,儲層平均地層壓力系數僅為0.71,油井沒有自然産能。
而按照國際標準,滲透率小於50個毫達西的油藏為低滲透,而在非均、低滲透、油質高粘度比較普遍的中國,石油科技工作者進一步細分,把小於10個毫達西的油藏稱為低滲透,把小於1個毫達西的油藏稱為超低滲透。低滲透油田單井産量非常低,在國外,這種油田是不開採的。
攻克超低滲透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成為長慶油田公司必須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無論是從國家能源戰略安全角度考慮,還是從企業自身發展角度考慮,長慶油田公司必須提高核心競爭力,開發別人開發不了的油田。
記者了解到,長慶油田公司近年來每年投資近8億元用於科技創新,公司的科研機構成為低滲透油藏的研發中心,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實踐,長慶油田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對0.5毫達西油藏的效益開發,形成了一整套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具有完全自主産權的配套技術。
西峰油田被長慶油田公司樹立為我國陸上低滲透油田現代化開發的一面旗幟。西峰油田在開發中以整體優化壓裂技術為核心,綜合應用‘超低滲透儲層壓裂地質研究技術、低傷害壓裂液技術’等主體技術和配套技術,取得顯著效果。
長慶油田第二採油廠負責人介紹説,西峰油田在2003年底發現儲量規模超過4億噸後再傳捷報,截至去年底這座油田三級儲量已達到5.68億噸。到目前,西峰油田原油日産已達3000噸以上。
長慶油田的石油、天然氣産量的增量和勘探儲量的增幅已經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今年長慶油田的油氣當量能夠達到3500萬噸,預計到2015年長慶油田將成為全國陸上最大的油氣生産企業。
長慶油田開發低滲透油田的技術被國內外同行一致認為屬於世界一流,國際上一些著名的石油研究機構和高校都也到長慶油田學習這套技術,應用這套項技術能夠開發別人開發不了的油田。這項技術不僅能夠把現有的寶貴資源開發出來,而且還能為今後中國石油企業走向國際石油開採市場,保障我國能源供給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