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聯專家質疑産能不足導致柴油荒
2010-11-29   作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柴油荒”的原因並不在於此前各界提到的拉閘限電、異常天氣、煉廠檢修等,根本原因在於石油壟斷造成的“飢餓”供應體制。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張躍近日在北京作出上述&&。
  張躍認為,從供需關係看,中國的柴油供需矛盾並不緊張,“今年1到9月份産量增長明顯,為什麼出現如此巨大的缺口,柴油去了哪?”
  海關總署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至10月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19.8%至2290萬噸,成品油9月出口量為209萬噸,10月雖略有降低,仍然在188萬噸高位。
  “1~10月份,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同比增長10%左右。在國內出現短缺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大量出口成品油?同時,1~10月成品油進口卻同比減少5.9%,難道這不是一個怪現象?”張躍説。
  張躍認為,目前中國的石油市場,僅有數家主要的企業在從事石油進出口業務,當市場出現供需失衡時無法及時反應,應發揮市場機制反應迅速的優點,讓無形之手去平衡市場供需。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韓寶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全國民企的煉化能力大約在1億噸,但現實情況是僅能獲得5000萬噸左右的“原料”,普遍“飢餓”,民企只能通過煉化下游的精細化工實現盈利,能供應市場的成品油有限。
  “沒有人願意看到‘油荒’發生,實在是油庫已經無油可供。”韓寶林認為,“油荒”主要成因在於此前國內主要的煉化企業在制定柴油排産及存儲計劃時,對未來柴油需求估計不足。
  張躍也澄清説,據該商會了解,此次“油荒”事發突然,“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油源供應,根本沒有‘囤油’的機會,‘民企囤油’之説不知從何而來”。
  張躍認為,一再出現的“油荒”正在催促石油壟斷領域的改革進程。當務之急在於改革石油進出口體制,建立多元化石油供應體系。
  中石油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當前“柴油荒”的六大原因。新華社文章指出,業界對此提出了諸多質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柴油定價約束名存實亡 2010-11-26
“柴油荒”:不僅因為批零價倒挂 2010-11-25
緩解柴油荒,非重獎不能促增産? 2010-11-25
10月江蘇柴油進口量環比增1.7倍 2010-11-24
上調油價難解“柴油荒” 2010-11-2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