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5日刊發《防“石油魔咒”:中國天然氣面臨增長困局》一稿,對今冬天然氣供應可能出現氣荒現象進行了剖析。該文在網上引發了網民對最近油荒、氣荒的爭論。
氣荒與壟斷企業有關
網民“中國農民楊濤”説,全國大鬧氣荒,原因並不得而知,各有各的理由。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是國內中石化等行業巨頭坐地起價,“川氣東送”項目出現停滯,一定程度加劇了“氣荒”——而停滯是因為與下游用戶在購銷協議上談判進展緩慢。其真實原因是石油巨頭覬覦市場供應緊張的有利時機以獲得更高的市場價格。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國內天然氣巨頭認為目前價格不合理,要求進行天然氣價格體制改革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
他説,對於中石化、中石油來説,目前在盡快擴大天然氣供應上並不很積極,這實際上是在與市場博弈。因為石油巨頭在簽訂供應協議時有話語權。根據中石化原計劃,“川氣東送”今年9月份就要實現局部通氣,年底全線貫通。然而,到目前為止,中石化仍然未與下游燃氣公司簽訂購銷協議。就連中石化內部人士都坦言,購銷協議的簽訂不是什麼問題,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價格問題。如果價格不理順,相關單位發展天然氣的積極性就不會很高。
他認為,全國出現氣荒與企業壟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引入公平的競爭機制,加大天然氣開發利用,打破壟斷經營的局面,否則,中國的氣荒不但不能徹底從根本上解決反而會導致百姓一直叫苦的尷尬局面。
“柴油荒”倒逼體制之弊
網民“馬光遠”指出,自十月份以來蔓延全國的“柴油荒”至今沒有緩和的跡象,而對於引發“柴油荒”的原因,無論是拉閘限電説,還是天氣説,檢修説,以及供需失衡説等等,很顯然都無法解釋在目前的情況下引發的這種史無前例的惶恐。
他説,目前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這次油荒完全是兩大石油巨頭聯手導演的逼宮的大戲,但很顯然,一些明顯的疑問並沒有得到兩大石油巨頭的回應:其一,從供需而言,我國的柴油供需矛盾並不緊張,而且今年1到9月份産量增長明顯,為什麼出現如此巨大的缺口,柴油去了哪?其二,既然每年的8月份到年底,都是柴油消費的旺季,為什麼煉油企業選擇在這個時候“不約而同”地停産檢修;其三,在柴油荒在全國蔓延之時,為什麼我國在第三季度還大量出口柴油,海關的數字也顯示,今年1至10月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19.8%至2290萬噸,其中10月出口量依舊高達188萬噸,在國內出現短缺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大量出口成品油?
他指出,一而再,再而三的“柴油荒”等,的確在倒逼石油等壟斷領域的改革進程,如果不破釜沉舟,推進成品油生産、銷售和價格機制的真正市場化改革,遲早有一天,壟斷巨頭將製造駭人聽聞的短缺的人禍。既然國家對煉油企業每年給予鉅額的補貼,既然幾大石油巨頭牢牢將成品油的生産壟斷在自己的手裏,卻又不能保證供應,那就應該追究他們的責任。
需要政府站出來
網民“不執着”認為,氣荒、油荒的發生,決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上下游産業乃至與去年的寬鬆貨幣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市場流動性過剩,造成了大量富餘資金在農産品上興風作浪,把農産品當作金融商品來投機炒作。政府現在一定要運用其手握的豐富行政資源,嚴厲打擊投機炒作勢力,當某種農産品價格出現暴漲的時候,政府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物資儲備來調整市場供應,打亂炒作者的部署,有效平抑物價,否則就會危害整個産業鏈乃至中國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