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旱之年不減産
2010-11-10   作者:記者 楊洪濤 周芙蓉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前旱後澇”之年,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産,各級農業及相關部門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力保全年糧食産量不減。全年計劃糧食産量1150萬噸。
  從去年7月至今年4月,貴州發生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夏、秋、冬、春四季連旱,造成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81個先後出現特重旱情。入汛後,全省先後出現20余次較大範圍強降雨天氣過程,北部、東北部地區發生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
  據貴州省農業委員會統計,特大乾旱造成農作物受災2181萬畝,絕收700萬畝,夏糧總減産72萬噸;局地洪澇導致全省467萬畝農作物受災,預計秋糧損失25.5萬噸;7月至8月期間,局地持續高溫伏旱致全省383萬畝農作物受災,預計秋糧損失23.9萬噸。
  貴州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吳承斌説,乾旱造成貴州種植業損失超過70億元,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計算,全省小麥、油菜損失約14億元,扣除因馬鈴薯價格上漲而增收的部分,僅此三項,預計全省農民收入減少約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減少約20元。
  為了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確保秋糧種植面積,貴州省及時落實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3.25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8000萬元等,採取“抗旱保苗保春耕”、擴大播種面積、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充分挖掘糧食增産潛力,力保實現全年糧食總産量不減。
  吳承斌説,按照“小季損失大季補”的思路,針對受旱絕收的地塊,科學規劃進行改種、補種,引導缺水打田的農戶進行“水改旱”,改種玉米、蕎子、蔬菜等作物;同時還引導群眾擴大雜糧種植面積100萬畝,按照平均畝産600斤計算,可增加糧食産量30萬噸。
  貴州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研究員朱怡給記者算賬説,貴州今年實施的糧食高産創建、糧食增産工程等項目,以及玉米地膜覆蓋、水稻旱育稀植等技術的推廣,一定程度上可增加糧食産量,彌補災害損失。1000萬畝糧食增産工程,按畝均增産40公斤計算,預計可增加糧食産量40萬噸;51萬畝的糧食高産創建工程,按畝均增産25公斤計算,預計可增加糧食産量1.275萬噸;農業部專項資金支持的地膜玉米覆蓋技術的廣泛應用,預計可增加糧食産量1萬噸以上,僅此三項預計可增加糧食産量42.275萬噸。
  “夏糧産量佔全年糧食産量的20%左右,通過擴大播種面積和幾項重點項目工程的實施,預計可增加糧食産量72.275萬噸左右,另外今年還擴大了馬鈴薯種植面積,如果後期不發生大範圍的嚴重自然災害,全年1150萬噸的糧食産量有望實現。”吳承斌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貴州廉租住房保障試水“租售並舉” 2010-09-17
“江南煤海”貴州着力建設三大煤化工基地 2010-08-09
貴州仁懷煤礦事故遇難人員增至15人 2010-08-04
貴州:購買不足五年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全額徵收營業稅 2010-07-16
貴州紫金礦業向黔西南旱區捐款百萬餘元 2010-04-1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觀點擂&:誰是“柴油荒”的禍首?[思想]陳曉彬:貨幣戰未必真打起來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