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化肥尋求壟斷還是戰略布局?
2010-11-10   作者:王超  來源:慧聰網
 
【字號

  10月21日,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化肥)宣布,已經與加拿大鉀肥公司等3家生産商簽署協議,將在2011、2012、2013三個年度分別從後者購買100萬噸、105萬噸、110萬噸鉀肥,總量不低於中國鉀肥進口總量的33.33%。擬議價格分別為不低於6億美元、7.3億美元、8.7億美元,折合每噸價格是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
    此價格一出立刻引起了業界轟動。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與白俄羅斯鉀肥公司簽署的2010年度鉀肥到岸價,僅為350美元/噸,1月以來至今中國進口鉀肥平均到岸價也只在400美元上下。
    一時間,中化化肥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業界紛紛指責,鉀肥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化化肥進口壟斷造成的。而且加拿大鉀肥公司的身份也十分敏感,它持有中化化肥22%的股權。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目前國內擁有鉀肥進口許可證的企業共有10家。但真正具有進口權的只有中化化肥和中農集團,其他8家只能從中化和中農的海外子公司購買。“這樣的現狀,為中化化肥謀求高額的壟斷利潤創造了機會。所以不排除中化化肥有與外企‘合謀’的可能性。”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在最近必和必拓發起惡意收購加拿大PCS公司、進一步加劇全球鉀肥壟斷格局之際,這一備忘錄的簽署,對於中國化肥行業意義深遠。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亦稱,作為加拿大鉀肥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獨家銷售代理商及早鎖定加拿大鉀肥對中國市場的供應總量,可以保障未來幾年國內鉀肥供應的基本穩定。(新華網報道)
    “進口壟斷確實有利有弊,但是鉀肥進口價格漲到如此高的程度顯然是説不過去的。中化化肥的此番表態有掩飾自己真實目的的嫌疑。”常軼智説。
    東方艾格化肥農藥行業分析師徐洪志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鉀肥價格上漲是必然的,但明年一下子漲到600美元/噸是不可能的。
    常軼智指出,進口價格的高企很可能會進一步推高國內鉀肥價格。一旦超過農民可承受能力,肯定會打擊其使用鉀肥的積極性,影響我國糧食生産。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也&&,如果鉀肥價格過高,農民很可能會加大氮肥的使用量。氮肥使用過多會進一步導致土壤板結,影響我國耕地的活性。
    由此看來,打破我國鉀肥進口壟斷似乎是勢在必行了。“我國早在2004年就進行過一次‘二八分權’的嘗試。但最終並未成行。”常軼智説。在她看來,短期內破除進口壟斷的道路還很漫長。
    “破除進口壟斷也並非不可能,糧食行業已經給鉀肥業做出了表率。”鄭風田説。他建議,政府應該鼓勵民營企業到境外尋鉀,建立鉀肥生産基地,與中化化肥和中農共同彌補我國鉀肥缺口。這樣一來,也能增強中化化肥和中農定價的話語權。
    常軼智則建議,為解決近期可能出現的鉀肥價格高企,政府可以根據國內鉀肥的生産成本和利潤率,對國産鉀肥的最高出廠價和進口鉀肥的最高港口價格進行限定。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化三年鉀肥大單壟斷交鋒:年漲100美元惹爭議 2010-11-10
最低315萬噸 中化獲加拿大鉀肥獨家供應合同 2010-10-22
中化獲加拿大鉀肥獨家供應合同 2010-10-22
中化化肥與加拿大鉀肥生産商簽署供應協議 2010-10-21
傳中化收購加拿大鉀肥已失敗 2010-10-1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觀點擂&:誰是“柴油荒”的禍首?[思想]陳曉彬:貨幣戰未必真打起來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