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市提前步入“佳期”火電企業難堪重負
2010-11-08   作者:記者 劉雪/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北京市東城區南鑼鼓巷居民已為嚴冬備好蜂窩煤。本報記者 唐師曾/攝

    冬季是煤炭需求最旺、行情最好的日子,而今年冬天煤炭的漲價比往年來得更早、步伐更快。與之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火電企業受煤價衝擊而處境窘迫。

  煤市提前步入“佳期”

  在往年,9月、10月是煤炭的傳統淡季,到11月甚至12月寒冬來襲才是煤炭市場行情的開始。而今年自10月開始,煤炭市場已經進入火熱銷售的佳期。
  秦皇島煤炭交易市場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一個月的時間內(9月27日-10月27日),發熱量為5500大卡的動力煤從每噸720元漲到760元。目前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噸漲了130元,漲幅超過20%。
  煤價的過快上漲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取暖支出。在北方,城市地區主要通常由熱電廠統一供暖,從11月中旬開始,到第二年3月中旬截止。如果煤價成本過快上漲,熱電廠往往會部分提高供暖費用,以轉移成本壓力。
  此外,在北方地區仍有一部分農村居民冬季燒煤取暖,通過中間商零散買煤,而經過層層批發商轉手之後,零售市場的價格要比港口煤價貴得多。
  據了解,山東地區冬季平均每戶取暖用煤在1.5噸-2噸。今年質量較好的陽泉煤塊零售價格已達到每噸1500元左右,而去年只有1200元左右。這意味着,今年冬天當地每個家庭取暖用煤可能需要多支出450元-600元。

  “炒樓”資金涌入煤市?

  寧波一國營電廠駐秦皇島的煤炭採購人員張然告訴記者,受電廠增補庫存以及提前儲煤過冬等雙重因素作用,10月中旬開始煤炭用戶到秦皇島“拉煤”的積極性高漲,秦皇島港繼今年4、5月份以後再次出現船舶密集到港、煤炭價格和海運費雙雙上漲的火爆景象。
  中國煤炭運銷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梁敦仕告訴記者,冬季往往是煤炭市場行情最好、需求最旺的時節,出現價格上漲的勢頭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不可否認,市場上關於今年冬季“極寒天氣”的預期,以及市場上中小用戶提前“搶煤”的衝動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今冬煤價的過快上漲。
  秦皇島煤炭市場網專家李廷坦言,除了受季節性用煤高峰和“極寒天氣”的預期影響之外,當前市場上充裕的流動性和投機炒作風氣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煤價。
  “在資金的炒作之下,四季度煤價仍可能有上漲的空間,但泡沫也將越來越大。”上海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現貨市場,“炒煤”之風歷年都有,今年形勢更是愈演愈烈。受限於國家對房地産的調控政策,今年下半年以來相當多的“炒樓”資金涌入煤市。

  火電廠已難以承受

  對於火電廠來説,煤價永遠是沉重的話題。任何電力企業都不希望電煤再繼續漲價,然而,處於強勢地位的煤炭企業並不會輕易“屈服”於電力企業的意願。
  “當前,燃料成本是火電支出的大頭,佔發電成本的70%以上。”國泰君安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王威&&,今年以來,我國煤炭價格始終處於高位運行的狀態,每噸普遍比去年漲了超過100元。如果上游煤價再節節高攀,而下游上網電價遲遲不動,雙向的擠壓將使得發電企業處境更加窘迫。
  南通某國營電廠負責人告訴記者,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火電廠“合同煤”比重較高,受現貨市場煤價高漲的衝擊較少,可以維持一定的利潤。但一些主要依賴市場煤的小型火電廠、熱電廠受持續上漲的煤價衝擊非常大,處境艱難。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10月2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8月底,我國火電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近20%,中部六省、山東省火電繼續全部虧損,並新增東北三省火電全部虧損。
  由於持續虧損,償債能力削弱,融資難度加大,不少發電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中電聯&&,目前正值北方採暖期臨近、電廠冬季儲煤之際,一旦電廠因無錢買煤而被迫停産,當地可能出現電力、熱力供應短缺的風險。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呼籲,要加快電價機制改革,推進煤電聯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煤”“計劃電”之間互相衝突的窘境。
  專家還建議,對於一些低收入階層,地方政府部門應給予一定的“取暖補貼”,以減弱“高煤價”對百姓正常生活造成的影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極寒天氣説"推熱煤市 煤炭受資金追捧 2010-10-18
電煤市場平靜中藏隱憂 2010-07-05
分煤種市場走勢繼續分化 動力煤市場將向好 2009-11-04
[煤市周評]供需相對穩定 行情小幅整理 2009-09-16
動力煤市場有所好轉煉焦煤價格漲勢趨緩 2009-09-0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謝國忠:量化寬鬆是通向地獄之路[思想]陳清泰: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尚未到位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