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酒泉的裝備製造業為零。三年後,産值過億元的裝備製造企業就達到了17戶。這個奇蹟的産生,得益於風光電裝備製造業的崛起,而根本緣於新能源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上旬,酒泉風電裝備製造新增銷售收入164.97億元,累計完成銷售收入228.97億元。 在酒泉市肅州區西郊,北大河邊,三年前一片荒草叢生的戈壁灘,如今已經成為酒泉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區。據肅州區介紹,目前,這個産業園已引進風電裝備製造項目31個,其中國內風機總裝排名前三的華銳科技、金風科技、東汽集團和國內葉片製造排名前三的中復連眾、中航惠騰、中材科技等六大製造商均已在當地建廠。酒泉市委書記李建華説,巨大的風電場建設直接拉動了風電設備製造業的投資。 2008年8月8日,第一批項目——金風科技1.5兆瓦風機總裝、中航惠騰200套風機葉片製造項目,入駐酒泉風光電製造産業園,正式開工建設。一年之後,2009年8月8日,國內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在酒泉開工建設的同日,園區首颱風機成功下線,裝備製造業在酒泉實現零的突破。 記者了解到,至2009年底,酒泉風電裝備産業銷售收入就達到64億元,超過了當年甘肅裝備製造企業前三家銷售收入的總和,佔到了全省裝備製造銷售收入的80%。今年8月18日,風電裝備製造業累計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相當於去年甘肅裝備製造銷售收入總和的2.5倍,成為甘肅裝備製造産業的主導。 2008年5月,酒泉市將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選擇在發展風電和裝備製造業上,適時提出了“以風電為牽引,以風電促電網建設、以風電促調峰電源配套、以風電促裝備製造崛起”的“一抓三促”新能源發展思路。在新能源設備製造中,除部分塔筒製造企業外,其它風電裝備製造業一律入駐酒泉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以形成規模優勢。 與此同時,酒泉市制訂了《酒泉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發展規劃》,先後籌措資金6億元着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完善了25平方公里的水、電、路、綠化等基礎設施,修建了5萬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和創業園,為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條件。2008年9月1日,園區被甘肅省科技廳命名為“甘肅酒泉風光電裝備製造特色産業基地”。 園區的建設,吸引了一大批國際國內新能源裝備的大企業。目前,國內風機總裝排名一、二、三名,相應世界排名三、五、七名的企業全部落戶園區,與之相配套的國內風葉製造企業前三甲也落戶園區。 華銳科技是我國第一家自主開發、設計、製造和銷售適應全球不同風資源和環境條件的大型陸地、海上和潮間帶風電機組的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300兆瓦,行業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在酒泉完成投資4.43億元,産值達到95億元。金風科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整機製造商,也是國家大功率風電機組研製與示範重大項目的承擔者,2009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535兆瓦,行業排名中國第二、全球第五,在酒泉完成投資1.1億元,産值達到49億元。東方電氣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産化基地、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中國發電設備製造行業一流的綜合技術開發能力,2009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911兆瓦,行業排名中國第三、全球第七,在酒泉完成投資9800萬元,産值達到5.6億元。在酒泉,風電裝備製造産值過億元的企業還有中材科技、中復連眾、中國水電四局等,總共有17家之多。 與此同時,更多的大型知名光電裝備製造企業在酒泉新能源基地搶灘登陸。中國兵裝集團和正泰集團分別投資50億元的光伏裝備製造和光伏電站項目落戶酒泉,東汽集團50兆瓦太陽能裝備製造生産項目落戶酒泉。目前,産業園區已入駐31家風電裝備製造企業,其中上市公司13家,中央企業8家。酒泉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區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投資集聚的洼地、科技領先的高地、輻射拉動的磁極。 根據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到2015年風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1271萬千瓦,2020年達到2000萬千瓦,遠期規劃4000萬千瓦。按靜態投資計算,累計投資2012年達到680億元、2015年達到1000億元、2020年達到1800億元。風電投資中設備佔投資額的70%左右,相應需要480億元、700億元、1300億元的風電裝備産能,平均每年約需1.5兆瓦風機及其配套設備1500&套以上。酒泉市規劃2015年光電裝機總容量達到200萬千瓦,2020年達到1000萬千瓦。光電裝備製造有着更大的潛力,為新能源裝備製造企業加足馬力大規模生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