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經驗可借鑒
2010-10-29   作者:記者 吳濤/廣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
    業內人士認為,在綠色建築和生態城市建設方面,已經走過工業化階段的現代西方發達國家對此有更深的體會和反思,也有很多先進技術值得我國借鑒。在剛舉行不久的“中澳綠色建築與生態城市高峰論壇”上,專家認為,澳大利亞有一些可以為我國借鑒的技術和經驗。
  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導,與行業攜手推動綠色建築和生態城市的建設。澳大利亞綠色建築委員會總裁Romilly Madew説,澳大利亞生態城市建設最重要的一個經驗就是業界和政府必須攜手合作。在政府的倡導之下,澳大利亞在主辦奧運會時專門成立了“澳大利亞綠色建築理事會”。該理事會啟動了專門的環保評估系統“綠星”,從水處理、能源利用等八個方面對所有的建築的環保性能進行評估,每一個建築物都只有達到標準,才可以獲得“綠星”並被批准建築。
  二是對舊有建築物進行環保系統大力推廣。Romilly Madew告訴記者,在“綠星”系統推廣的時候,遇到的最大挑戰不是來自於新建建築,而是對舊建築普及新的環保系統,在這上面,澳大利亞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澳大利亞,超過200平方米的任何建築的銷售和交易都必須先拿到‘綠星’認證。政府建立了管制的框架,通過法規的形式對建築應該達到怎樣的要求進行制度化,使建築物的環保標準得以順利開展。現在在澳大利亞,建築如果沒有‘綠星’的標誌,那麼它從竣工之時就是過時之日,這是澳大利亞在普及城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果。” Romilly Madew説。
  三是規劃先行,設定合理目標。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Dilip Manuel介紹説,澳大利亞環保協會與七個州政府展開全面的合作,每個州都由政府出面成立了專門的可持續性的規劃委員會,或者是同等的職能機構,由這些機構倡導和監督可持續性發展事宜。在進行城市規劃初步設計階段,就把環保的理念概括進去,並貫穿在選址、建設、管理、運營等各個方面。如在墨爾本的碼頭區域,就有很多“綠星”建築,包括“綠星”辦公室、“綠星”居民區、“綠星”公共領域。在實施過程中,規劃部門根據各個州的具體情況設定與各自地方相適應的目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激勵政策引導綠色建築從"示範"走向"市場" 2010-03-26
推行低碳綠色建築是搶佔全球經濟制高點優選路徑 2010-03-26
[兩會博客]加快推進綠色建築刻不容緩 2010-03-15
中國綠色建築應該從“兩高”誤區中走出 2009-09-08
綠色建築起步勿被開發商偽綠色迷惑 2009-06-2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