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國家對新能源産業支持力度的加大,對高耗能行業的嚴格控制,長期以來“一煤獨大”的高碳省份山西將負重轉型。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説:“轉型發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要敢於跳起來摘桃子。”
依託工業新型化,實施高碳經濟低碳發展
從1949年至今,産煤大省山西共生産煤炭110億噸,其中80億噸外調全國各地。猶如一把“雙刃劍”,山西煤炭在充當中國經濟“發動機”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代價,事故頻發、地層塌陷、環境污染、生態惡化接踵而至,人稱中國的“鍋爐房”,至今山西仍處於“還賬”治理過程中。
高碳省份山西將如何轉型,如何跨越?給山西帶來“紅利”和“困局”的煤炭産業又將如何發展?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説,山西將依託四條路徑實施轉型: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和城鄉生態化。其中工業新型化被視為轉型跨越之本。
工業新型化要圍繞煤展開和推進
袁純清説,山西的工業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講要圍繞煤來展開和推進。山西不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發展的文章;不僅要開發好地下資源,更要開發好地上資源。概括起來就是:以煤為基,以煤興産,以煤興業,多元發展。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産業博覽會高峰論壇上,山西省長王君子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山西將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積極推進能源經濟綠色化和高碳經濟低碳化。
大同礦務局是中國煤炭行業“長子”。新中國成立以來,它已經累計生産煤炭18億噸。大同礦務局從“炮採、打眼、人力裝煤”的煤炭企業發展為産銷量超億噸的大型煤礦集團公司(簡稱同煤集團)。
白色的煙囪,清潔的路面,“挖煤不見煤,發電不冒煙”,走進廠區仿佛置身於花園中。這就是中國煤炭行業第一個産業鏈條最完整的循環經濟園區--同煤集團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園區共“兩礦十廠一條路”13個項目,所有工序中“廢棄物”實現循環利用:原煤洗選精煤外運,洗中煤、末煤用於發電或生産甲醇,電廠餘熱用於居民取暖,煤矸石、粉煤灰成為水泥和墻體原料,水泥廠廢渣製成新型建材,煤炭伴生高嶺岩成為化粧品、造紙行業的原材料,礦井廢水和生活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凈化後用作電廠冷卻水和園區澆灌用水。各項目首尾相接,逐層減量利用,物料閉路循環。
塔山園區的成功運行説明,利用新型工藝和技術,老行業同樣可以實現新活力。如何把“煤炭”這一傳統資源開發好、利用好是山西面臨的首要問題。
山西提出,要以資源整合為契機,着力推進煤炭開發集約化,依託晉北動力煤、晉中煉焦煤和晉東無煙煤三大基地,積極培育一批億噸級和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加快煤炭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步伐,建設一批標準化和現代化礦井,全面推進煤炭工業的綠色開採和集約經營。圍繞傳統産業實行循環化,實現高碳産業低碳發展。
目前,山西已經形成煤炭深加工的“塔山循環模式”,煤油産業延伸的“潞安循環模式”、全國最大洗中煤發電企業“西山循環模式”,晉煤集團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化工企業集團和煤層氣開發利用企業。
以煤層氣、焦爐煤氣、劣質煤為重點,發展節水型煤化工,實現優勢互補、優勢嫁接、優勢放大。以潞安煤制油、晉煤甲醇制油等標誌性項目建設為核心,發展一批百萬噸級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和産業集群,使之成為新的支柱産業,成為山西産業鏈條延伸的另一條路徑。同時,實施“晉電外送”戰略,加快建設一批大容量、高參數和低熱值燃料大型坑口電站、熱電聯産、煤矸石發電以及特高壓輸變電線路項目,變輸煤為輸電,改變能源生産與輸出結構。
除了“煤炭”本身,山西實現工業新型化的另外一條重要路徑是做強做大煤炭相關産業。一是依託煤機製造優勢,圍繞煤炭裝備製造業高端化,實現由採掘文明向製造文明的轉變,實現由煤炭裝備買入省向製造省輸出省的轉變。二是圍繞煤炭運銷形成的巨大運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實現經濟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圍繞煤焦冶電等高耗能産業的清潔生産發展節能環保産業,實現環境壓力向發展動力的轉化。
畸重的産業結構將更趨合理
根據規劃,“十二五”山西的G D
P總量、財政總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都將實現翻番。“這是一個宏偉的設想,也是一個通過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實現的理想。”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説。
負重轉型的山西能否實現這種跨越?這種跨越式發展又能否解決山西固有的産業結構不合理、生態環境惡化、城鎮化水平低等問題?
不合理的産業結構能否扭轉?2009年,山西第二産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産總值的比重仍在50%以上,其中大部分由煤焦冶電等四大傳統産業貢獻
。服 務 業 佔 三 次 産 業 的 比 重
為39.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過於單一的産業結構不僅曾經使山西在金融危機中飽受重創,也給該省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帶來巨大壓力。
這一痼疾實際上早已引起山西決策層重視。山西省2009年連續&&了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不僅包括煤、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産業,還包括文化、旅游、裝備製造、特色農産品加工等新興産業。今年該省再次提出要大力發展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術、文化旅游等新興産業。
可以期待的是,隨着新一輪的産業結構調整,山西省畸重的産業結構在未來幾年內將發生較大變化,更加趨向合理。一個具有標杆意義的變化是,2009年該省省屬五大煤炭集團實現非煤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重已經達49.36%,晉煤、潞安等煤炭集團的非煤收入已經超過煤炭收入。前不久剛剛落幕的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産業博覽會也改變了前兩屆“煤博會”的名稱,新能源、綠色轉型等成為本屆展會的最大亮點。這被業內人士視為山西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