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京山凱迪生物質發電廠已初現盈利勢頭。記者 戴勁松
攝 |
短短兩個月內,國家發改委已兩度&&有關生物質發電的扶持政策。而在此前後,相對風能電廠、太陽能電廠等要低調得多的生物質電廠正在改變試探的姿態,業內多家企業明顯加快了市場布局步伐。記者10月中旬到我國規模最大且擁有自主技術的綠色能源企業之一——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採訪,並深入其旗下的生物質電廠調查,發現這一新興能源發電領域已初現令人振奮的盈利樣本,但同時也潛伏着市場競爭趨亂的隱憂。
政策利好推動布局提速
在湖北省京山縣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光華的電腦桌面上放着《國家發改委關於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發布時間是7月23日。
“看到這個消息我就意識到生物質發電的春天就要來了!”許光華説,通知將全國農林生物質發電執行的上網電價,統一調高為每千瓦時(度)0.75元(含稅)。可以説,上網定價這個困擾生物質發電産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有了更加明確的政策支持。
他介紹説,京山項目2008年4月啟建,第一台機組自2009年11月29日起發電,第二台機組自2010年4月15日起發電,這兩台機組的年發電量是1.8億千瓦時,上網電量為1.6億千瓦時,可以滿足全縣14個鄉鎮中的8個鄉鎮農戶用電需求。
隨後,8月10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這意味着影響生物質發電廠産業發展的另一個核心問題———重復建設、爭奪燃料等問題,也從政策上有了明確指引。
京山縣副縣長戴光馳説,由於生物質發電可以産生減排效應,因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將會越來越大。以京山項目為例,兩台機組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20萬噸以上,一旦申請聯合國C
D
M(清潔能源機制)獲批,就可以進入國際碳交易市場,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
據悉,自2004年起,凱迪在國內2000多個縣市就生物質能源項目開展大量調研工作,現已與266個縣市簽訂了建設生物質熱電廠合作協議,即利用農林廢棄物如秸稈、枝丫柴、稻殼、花生殼、棉籽殼等進行發電和供熱。目前,公司像京山項目一樣正在發電的生物質能電廠已有13家,另有20個項目獲得當地省發改委的核準並在開工建設中。
此外,繼凱迪電力之後,宜昌安能、國能生物、中國節能、韶能股份和等國內生物質發電企業正加速在全國各地洽談新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天壕節能等一些後來者也開始殺進這一領域。
盈利樣本提升行業信心
凱迪在生物質發電領域搶得先機,政策利好更是推動其布局順勢提速,但是否盈利卻一直遭到業內外質疑,甚至一度陷入融資困境。這也難怪,前些年,生物質發電産業建一家虧一家,大大打擊了包括決策者在內的各界人士信心。
在運行近一年後,京山凱迪生物質發電廠副廠長王新華説,我們一年內可以收購24萬噸至25萬噸燃料,平均每噸成本價在260元以上,可滿足現有兩台機組正常發電。據測算,每發1度電,就要消耗1.4公斤燃料,成本在0.4元左右,加上管理成本0.22元,一度電的運行成本為0.62元,目前上網電價是0.75元,稅前利潤可達2000多萬元,其中還考慮了機組的折舊等因素。可以説,企業已開始初現盈利勢頭。
針對電廠如何保證燃料足額收購的問題,王新華介紹説,京山縣是全國有名的糧食加工基地,生物質燃料以稻殼為主,加上玉米棒芯、玉米稈、棉稈、桔稈、油菜稈等生物質燃料,100公里半徑內的收購量可達120萬噸,而電廠目前的發電容量一年只需25萬噸左右,所以燃料來源不成問題。
湖北省規模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京山國寶橋米集團總經理桂忠華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加工稻穀剩下的稻殼往往被作為廢棄物燒掉了,後來周邊地區的一些企業要去作燃料,但由於運輸成本高,載重300噸的車只能裝100噸,利潤很薄,現在電廠建起後,稻殼根本就不愁銷,價格也穩定,每年供應量在2萬噸以上。
電廠還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惠及千家萬戶。僅以棉稈為例,1畝棉田可以産0
.35噸棉稈,一個村一般有2000畝棉花地,總産量在700噸左右,目前京山凱迪電廠可以收6萬噸,以一個村1000戶算,涉及農戶就達6萬戶左右。
目前,凱迪公司已開始發電的生物質電廠還有湖北監利、安徽五河、桐城,湖南益陽,江蘇宿遷等,也都先後步入盈利階段。針對國內一些能源企業先前開發生物質發電項目未獲成功,全國人大代表、凱迪公司董事長陳義龍分析説:“除了沒有自主技術、選址建設模式不當等外,商業開發模式缺乏持續性和針對性的創新、沒有與農民攜手建設共贏平台也是重要原因,而凱迪將向電廠賣原料的農民變成了産業工人,旨在建設一個長期穩固的燃料收集網絡系統。”
持續發展還需規範市場
在電廠現場,記者看到還預留了兩台機組的位置。許光華解釋説,不把周邊縣市算在內,每年僅京山縣的生物質燃料可供量可達上百萬噸,但京山凱迪電廠只能收購20萬噸,問題關鍵在於棉稈、秸稈等收購季節性強,時間緊,如果不及時收,就被回田了。加上這些生物質燃料收購範圍廣,體積大,重量輕,運輸成本高,收購價高了,企業成本不划算,收購價低了,農戶則不願意賣,所以還需要地方&&配套政策。
收購大戶賀桂林説,現在最令我煩惱的就是運輸問題,由於樹枝等生物質燃料體積大而重量輕,運輸成本高,不超寬超高就沒法保證利潤。目前本地交警部門已經做了“標識”,建了綠色通道,但一旦跨境就很麻煩,建議有關部門盡快給生物質燃料如農産品綠色通道的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圈而不發”現象有再次抬頭之勢。有的地方生物質發電項目久拖未建,已引起地方政府和當地農民的擔憂。尤其是手頭項目較多的企業,下一步必然面臨着加快開工節奏的現實壓力。
為確保剛剛起步的生物質能發電行業健康發展,許光華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要嚴把技術門檻,以防引發市場混亂。他舉例説,國家發改委明確規定100公里範圍內不允許重復建設生物質發電廠,但某集團卻與荊門市政府簽訂了15億元投資計劃,準備在轄區內的東寶區、屈家嶺和鐘祥市進行生物質電廠建設,且還是一期項目,其中只有東寶區距離京山項目在100公里以外,而另外兩個電廠選址的距離分別為50公里和60公里。這容易引起燃料市場大戰,價格抬高,成本劇增,實力稍弱的企業就會先死掉,進而阻礙行業健康發展。
湖北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胡樹華認為,生物質發電産業發展初期,各方在宏觀政策尚未&&的背景下爭相圈地引發了區域性投資過熱和重復建設等問題,但這一輪競爭是在生物質發電産業政策已經明確的背景下進行的,優勝劣汰未必不是好事。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凱迪公司從燃料安全角度考慮規定一個生物質電廠的流轉林地至少在7萬畝以上,可供應10萬噸燃料,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公司儲備可以平抑價格。
據悉,公司已於2008年7月與湖北省林業廳簽署協議,計劃5年內投入30億元,在湖北恩施、隨州、襄樊、十堰等地的荒山荒坡興建500萬畝“能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