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數據失真困擾國家調控
新疆棉花産量與統計數據相比,七年累計相差280萬噸
2010-10-22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在分析今年棉價持續上漲的原因時,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除棉花供應緊張外,統計數據不實的誤導作用也不容忽視。中國棉紡織協會副會長朱蘭芬説,由於數據與事實不符,今年年初在執行“以缺定進”的棉花進口政策時,國家發放進口配額相對較少,導致國內棉花供不應求。雖然5月以後,國家發改委增發了配額數量,但此時國際市場上可採購的棉花資源已經不多。
  我國棉花供求數據“不實”問題由來已久。近年來,不僅棉花總産量的統計數字與實際不符,就連各地的實際種植面積都很難弄清。在我國最大的棉花主産區新疆,普遍存在的“幫忙田”是造成産量統計數據不實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謂“幫忙田”,就是未上報、卻實實在在種了棉花的耕地。據新疆瑪納斯縣前農業局長邵玉透露,在各棉花主産區,棉花單産的多少往往意味着幹部工作能力的高下,為了多出政績,靠“幫忙田”來提高單産的做法非常普遍,至今還在影響着棉區的基層幹部。
  儘管從今年開始,新疆農民種植棉花將獲得每畝15元的良種補貼,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減少基層瞞報棉田面積的現象,但仍無法徹底解決産量不清的問題。此外,據自治區農業廳一位幹部透露,在過去幾年中,駐疆部隊的農場、監獄和勞改部門的農場都擁有大量棉田,這些都沒有計入新疆的棉田面積。而近年來,新疆各地違規開墾的荒地,大多數種植上了棉花,就更無法納入統計部門的視線了。
  早在2009年12月,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史建偉就曾&&,新疆棉花産量數據失真問題已經非常嚴重,根據烏魯木齊鐵路局提供的出疆棉總量來推算,自2002年起,新疆棉花産量與相關部門統計數據相比,7年累計相差280萬噸。
  不僅棉花實際産量與統計數據之間存在誤差,國內棉花的實際需求量與統計數據之間同樣存在較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紗線産量近2400萬噸。而同期,我國能夠提供給紡織行業用於紡紗的化學纖維不超過950萬噸,棉花産量加上進口棉花也只有900萬噸,按此推算,紡紗原料總量不超過1850萬噸。
  朱蘭芬説:“1850萬噸纖維居然生産出2400萬噸棉紗,這意味着600萬噸紗找不到原料!從這個角度來看,不是棉花産量有問題,就是紗産量的統計虛高。”
  國內棉花産需數據“失真”,也讓決策和調控部門頭痛不已。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經濟貿易司處長張顯斌説,産需統計數據不實,一直是困擾國家對棉花市場調控的最大因素。由於缺乏權威高效的棉花産供銷信息採集、綜合處理系統,國家對棉花産業的調控基礎薄弱,主要體現在棉花的産需統計數據不夠準確,因此很難做到精準調控。
  朱蘭芬認為,棉花總産量被低估,棉紗産量虛高,發改委等職能部門據此制定的調控措施很難“對症下藥”,必然會導致今年的這種尷尬局面。針對産需數據不實的問題,業內人士&&,政府宜盡快建立客觀、準確的數據統計系統、預警系統,確保信息發布及時、系統、準確,降低經營和決策風險,保障我國棉花産業和紡織企業穩定、持續發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印度有條件恢復棉花出口 2010-09-06
棉花需求旺盛 期棉仍將振蕩上漲 2010-09-02
我為什麼不願種棉花 2010-08-25
棉農自述:“我為什麼不願種棉花?” 2010-08-25
ICE棉花期貨收在五個月低位 2010-07-0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